宁波大拇指家政宁波梅山街道积极探索“精康融合”帮扶新模式
未命名
2024年12月16日 21:11 2
君涛
“尖椒3元一斤、玉米1.2元一个、丝瓜2元一斤……”日前,宁波市北仑区梅山街道中心菜场内的共富窗口前人头攒动,市民们正在争先抢购着新鲜的瓜果蔬菜。
2024年,作为北仑区唯一一家浙江省五星级残疾人之家,“彩梅之家”创新建立共富窗口,在街道周边空地开辟出一块专属“农疗”基地,用于种植各类农产品。成熟后的农产品在梅山中心菜场内进行售卖,摊位免费。
据悉,这是“彩梅之家”在残疾人“工疗”模式上又探索的“农疗”帮扶新模式,多管齐下帮助残障人士尽快融入社会、回馈社会。
2023年,由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联合发起开展“精康融合”行动,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康复服务,促进其回归和融入社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梅山街道第一时间学习领悟、贯彻落实,加强对辖内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服务工作,科学规划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合理布局服务机构,构建坚实的基层康复服务网络。
“给做好的花束涂上你们喜欢的颜色,好吗?”近日,在梅山街道“彩梅之家”,一堂手工课正在进行中,专业老师们耐心地教学着,他们面对的“学生”正是街道内的残疾人。一节时长40分钟的课程很快结束,大家带着自己的“学习成果”回到了“彩梅之家”内的“工疗”车间,开始做起了简易的工作。
据统计,梅山街道目前共有残疾人886人,以年老失聪、失明的老年人为主。在多方考虑下,梅山街道决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各村社推荐的符合医学评估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免费的托养服务。
“彩梅之家”共有三层,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目前共有工作人员5名,托养人员24人,其中精神残疾11人、多重残疾1人、智力残疾8人、肢体残疾4人,设有“工疗”车间、娱乐室、康复室、心理辅导室、助残志愿者培训室、寝室等功能室,为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以及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助残志愿者培训等公益性服务内容。
每天上午8点,托养人员会准时来到“彩梅之家”,开展一天的活动。下午4点,结束一天课程,托养人员会自行或被接送回到家中。
“开展贫困残疾人托养服务,需要我们用心用力。”“彩梅之家”负责人张玲林说,这个“家”既要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也要为他们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增强残疾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
托养之上,如何为残疾人家庭减轻生活负担,归根到底需要收入保障。2020年,北仑区首家残障人士“工疗”车间正式揭牌并开工投产。
这是一家由爱心企业创办的残障人士辅助性、庇护性就业机构,在企业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设立一个独立车间,车间岗位主要是残疾人可以胜任的质检、塑料件毛边修剪等简单易操作的工位,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障人士实现就业、融入社会、增加收入、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具有“残疾人之家”的庇护服务、日间照料功能。
在“工疗”车间,职工们缴纳社保并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数千元的工作报酬,同时还配备了专业医生定期随访。
“我每天干活有时候会有点累,但是赚到钱很开心,能补贴家用了。”在工疗车间二楼的包装车间,残疾人谭某正专心地做着手中的工作,干劲十足。2020年6月,她经过一年半的“彩梅之家”托养康复服务,成效良好,被推荐来到“工疗”车间就业。短短半年,谭某就展现出了较强的手工做活能力,经过一番考虑,被安排到包装车间从事复杂程度相对较高些的工作,收入也随之增长,自身的精神状态也愈发好起来。
目前,车间与11名中轻度精神、智力、肢体残疾人签订了劳动合同。
无论是“彩梅之家”还是“工疗”车间,亦或是街道和区残联、慈善、卫健、民政等单位,都在致力于充实和丰富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形式,降低他们的疾病复发率,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让残疾人能主动接受专业服务和康复治疗,也让他们能最大可能地融入社会,为自身、家庭、社会作出贡献。目前,梅山街道及区相关部门及组织一直持续在做这项工作。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梅山街道也将继续探索完善“精康融合”可持续发展机制,依托“彩梅之家”和“工疗”车间两大载体,实现托养服务与辅助就业双轮驱动,减轻政府压力、家庭负担,增加残疾人收入、社会接受度。(刘唯、沈琼云)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