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文章正文

武汉纺织大学2023年学术生态建设工作计划

未命名 2024年12月22日 11:34 2 苗韵
一、工作内容 (一)“弘扬“科学家精神”,搭建多元平台,推进专业教师学术生态建设 1.着力提升校级以上阳光论坛质量(责任单位:科发院) 目标任务:通过举办校级以上阳光论坛,开拓学术视野、促进学科交叉、加强科研合作。做到周周有论坛,让学术交流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 工作举措:(1)校级阳光论坛。校级阳光论坛按照五大学部分类,以学部为单位,各学部所辖学院、技术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轮流主办,各学部每月至少举办1场。参加人员主要是全校在编在岗的国家级人才项目获批人员,湖北省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在聘“阳光杰出学者”、“阳光特聘教授”,学校二、三级教授等人选。 (2)校际学术交流阳光论坛。邀请校外高层次专家学者、领域领军人物等来校交流,共同探讨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进展,与校内科研平台(团队)的科研活动形成互动与合作。技术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各学院所属科研平台(团队)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每个平台每学期不少于1次。 (3)校级专题学术沙龙。校级专题学术沙龙按照研究方向理工类和文科类院部交替举办,各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院各平台学期至少举办一次。 (4)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二级学院(部)全职聘用专业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活动)不少于总人数的10%。 (5)主办承办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统筹协调校内各单位主办承办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活动)。理工、艺术、经管人文各学科每年不少于1次。 2.助力院级阳光论坛主题聚焦(责任单位:科发院) 目标任务:各学院每学期主办院级阳光论坛不少于4场且每月不少于2次,努力提高国家级项目的申报数与获批率。 工作举措: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近五年新引进(获批)、学术骨干、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青年博士等参加论坛交流实现全覆盖。主要围绕学院教师在研课题、项目进展与拟申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展开研讨。每期论坛邀请院内知名教授(专家)担任点评专家,为报告人给出指导性意见建议,论坛教师参与率不低于70%。 3.开拓学术视野,持续打造“高端人才”论坛 (责任单位:人事处) 目标任务:通过举办“高端人才”论坛,实现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与学术思想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提升科研学术水平。 工作举措:以五大学部为单位,邀请国内外专家、校内专家、2022年新晋教授、副教授、新晋二三级教授、五大学部新进博士等,开展“高端人才”论坛,论坛原则上每月举办两场,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聚焦学科前沿问题或本人研究的课题内容开展学术报告。 (二)坚守为党育人初心,畅通师生交流沟通的平台,凝聚学校事业发展强大动力(责任单位:学校办) 4.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升“校长院长答疑课”育人水平 目标任务:通过校长、院长与学生面对面答疑解惑,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开学典礼大思政课+院士走进学生+毕业典礼的‘最后一问’”全新育人机制,增强学校教育认同,实现有效教育引导。 工作举措:积极鼓励各学院承办校长答疑课。本年度每学院每学期分别主办“院长答疑课”不少于2场且每季度至少开展一场,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学业职业发展困惑,解读最新国家和学校相关政策,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建设与治理,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强化师生主体地位,提升服务育人成效。 (三)深入推进研究生“标兵计划”,加强内外交流,推进研究生学术生态建设(责任单位:研究生院) 5.围绕立德树人与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目标,持续优化研究生培养工作机制 目标任务: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及相关制度建设,为研究生良性学术生态的形成保驾护航。 工作举措: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研究生学科竞赛不少于150项,修订《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向重大原创成果产出倾斜,持续资助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60项(其中重点项目20项),形成成果丰硕的良好学术创新氛围。大力支持联合培养博士和读博深造的研究生,把最优秀的研究生“送出去”再“扶一把”,计划每年资助50人。 6.持续推动各类学术论坛、鼓励发明创造,全面激发研究生学术创新活力 目标任务:扎实做好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办法的完善和落实,确保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工作举措:奖励研究生优秀标兵10名,研究生导师15名。鼓励发明创造,全员创新,2023年计划举办高水平研究生论坛200场,每个培养单位至少承办12场研究生知行分论坛或研究生学术论坛。加强对外交流,每个培养单位至少承办6次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面向研究生的专题学术报告。开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15场,实现研究生全覆盖。依托“导师论坛”、“导学咖啡吧”等活动,开展研究生“头脑风暴”20场。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50场,参加方式包括作主旨演讲、学术报告。 (四)坚持以赛促学,提升创新能力,推进本科生学术生态建设(责任单位:教务处) 7.深入推进学科竞赛“提质增效计划”,推进学科竞赛全覆盖 目标任务:完成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建设,推进学科竞赛排行榜排名提质进位。 工作举措:以赛促学,继续推进学科竞赛“六个一工程”,持续实行1个专业建设好一项赛事的学科类竞赛计划活动,要求各学院本科生参与竞赛率100%。 重点聚焦排行榜竞赛项目,以“互联网+”等重大赛事为契机,力争2023年我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赛事中,获国奖140项,省奖450项。持续打造创新团队和竞赛团队,本年度计划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0项。 8.持续推动各类学术讲座、论坛和大讲堂等活动,全面激发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 目标任务:进一步规范学术活动备案系统,确保本科生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工作举措:继续实施本科生论坛计划,本年度计划举办本科生学术论坛90场,其中学院论坛85场,学校主论坛5场,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各学院每学期举办不少于2场。 邀请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企业导师举办学术讲座、创新创业大讲堂等活动,依托本科生导师制,开展“本科生导师面对面”系列活动,各学院每学期举办不少于2场。 (五)注重事业导向,突出分层分类,推进党员和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责任单位:组织部) 9.立足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开展党员干部系列教育培训 目标任务:中层干部参加培训研讨不少于110学时、科级干部不少于90学时,党员师生参加集中学习和培训不少于32学时。 工作举措:分层分类对全体党员、中层干部、科级干部开展集中培训、日常培训和研讨交流。每季度组织开展2次处级以上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系列培训和2次科级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系列培训;暑期举办2023年“建功美好纺大 功成必定有我”干部集中培训与研讨交流;日常选派各级干部参加上级调训与培训,持续开展干部教师校内外挂职锻炼。 (六)凝练育人品牌,围绕立德树人,推进学工系统学术生态建设(责任单位:学工部) 10.强化职业技能,开展校内业务交流活动 目标任务:为辅导员搭建交流研讨的平台,不断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工作举措:以科学研究型视角为突破口,整合校内外学生工作专家资源,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校级辅导员工作论坛。以学生工作中的难点为切入点,以学术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每月至少组织1次校级辅导员沙龙。在建辅导员工作室围绕建设主题每月至少组织1次工作室分享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2个月至少组织1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坊。 11.凝练工作品牌,积极参与校外业务交流 目标任务:通过定期开展高质量的校外学习交流培训,着力开拓学生工作队伍的视野和格局,不断创新工作理念。 工作举措:强化对外联络,积极推荐学校学生工作人员参与校际、省级及以上学生工作交流活动。完善多层次立体化交流学习体系,每年选派在职在岗优秀学生工作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生工作专题培训30人次,将校外培训学习成果转化为学校学生工作实践探索和经验指导。 (七)构建研究性平台,夯实安全防线,推进实验室系统学术生态建设(责任单位:资产处) 12.聚焦规范,促进安全发展 目标任务:通过实验室发展论坛、实验人员沙龙、安全月活动、安全准入考试等形式,营造安全与规范文化氛围。 工作举措:本年度,各学院、科研平台定期在本单位内部至少开展1次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组织校级实验室论坛等2次左右;校级实验室安全月(周)活动举办1次。细化安全准入考核举措,保证新生参与率100%。 13.强化交流,提高业务水平 目标任务:以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着力点,提供实验室队伍全面发展机会,不断提升实验队伍爱岗敬业能力。 工作举措:本年度,统筹校级实验室管理工作交流活动不少于4次;选派在职在岗优秀实验人员外出参加省级以上实验室专题培训等不少于10人次;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操作能力培训、实验手段创新等方面在线交流学习不少于30人次。 (八)拓宽国际学术圈,坚持开放办学,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术生态建设(责任单位:国际处) 14. 加大对外开放和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目标任务:拓展师生国际视野,将主办或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与讲座常态化,提高学校全球影响力和办学声誉。 工作举措:学校与院部拟举办、承办或参与以“时尚与可持续发展”、“后疫情时代纺织高等教育合作”等为主题的各级各类国际会议/论坛/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50场;出台政策支持师生积极参加线上或线下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论坛/研讨会),参加方式包括主旨演讲、学术报告、论文海报、论文集等。 15. 广开对外交流渠道,着力推进师生对外交流 目标任务:围绕博士点和一流学科核心任务,推动师生交流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 工作举措:持续扩大在校生赴海外知名高校参访交流规模,力争全年派出学生150-200人次赴海外或线上参加各级各类的交流活动;联合院部,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及竞赛;努力推进学校与国(境)外合作院校的学分互认,为学生提供长短期交流、交换生、联合培养等出国渠道;支持学院通过“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邀请国(境)外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人事处配合,鼓励中青年教师以项目合作、访学、博士后研究等多种形式赴世界知名大学研修深造;参与组建有国(境)外经历教师为主、中外教师广泛参与的国际化教学团队,提升师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九)围绕实践育人,丰富“第二课堂”,推进学校共青团学术生态建设(责任单位:团委) 16.深化科创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目标任务:营造良好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氛围,顺利完成“挑战杯”省赛组织工作,争取国赛再创佳绩。 工作举措:全力做好“科创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工作,推荐10项以上高质量作品参加全省比赛,加强作品项目库跟踪管理。抓紧“科创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作品孵化与培育。认真筹备、承办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争取3件以上作品入围国赛。擦亮学术科技节品牌,开展“科普秀”“学生高级别成果展示会”等活动。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有关文件修订,形成“校院互动、师生互动、本研互动”科创文化氛围。 17.加强美育体验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目标任务:完成高水平校园文艺节目排演,带动更多同学参与“行走的美育课堂”,培养学生一生受益的“一‘艺’之长”。 工作举措: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做好与文艺类学生社团的融合发展,创作排演“青春奋斗”主题音乐团课,打造民乐、合唱等高水平演出团队。实施“筑梦计划”,常态化开展“阳光大舞台”展演,办好啦啦操比赛、夏日歌会、金秋合唱节等5个以上“行走的美育课堂”活动,示范带动学院精品文体活动开展,每个学院每年举办不少于1场“阳光大舞台”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美育名师工作室(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评选。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举办专题美育公开课。积极助力书香校园建设。做好学校重大活动志愿服务保障工作。 (十)强化体育教育,营造健康氛围,推进“大体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责任单位:体育部) 18.构建科学完备的体育课程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目标任务:聚焦学生体质健康,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课外锻炼在体育课评价中的比重,使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提升0.5-1个百分点。 工作举措:建立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深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学生阳光长跑的次数要求提高30%-50%。各学院每年完成不少于4项院内群体竞赛活动,每年参加学校比赛项目不少于15项,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校级运动队,学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奖,获得相应的积分。有序开展课外体育训练,积极参加省内外体育交流和竞赛。加快体育智能化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建设,建立适合我校的测试标准。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学术生态氛围。良好的学术生态是提高师生学术水平和维护学术操守的必然要求,也是繁荣学术文化和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校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学术生态建设,建立完善学校主导、学院主责、部门主管、专班主推、师生主体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科研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和管理效能,完善资源配置,优化工作流程,积极为师生科研活动保驾护航。 (二)创新论坛形式,建立长效互动交流平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学术论坛创新力度,围绕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分阶段推出一批高新、前沿的论坛主题,邀请各领域学者、优秀师生开展深入交流,打破学科壁垒,最大限度地激发学术创新。主动搭建各类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交流平台,建立论坛资料数据库和长效互动交流平台,推动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创新成果产生。 (三)聚焦前沿学术,打造优质特色学术品牌。学术论坛的发展不仅要吸收国内外的技术与知识,更需要传承和发展自身的独有成果。举办学术论坛,要广泛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发掘兄弟院校领先学科和重点学科的特点与亮点,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机构,有效整合全校乃至周边地区的学术资源,丰富和提升现有学术论坛水平,形成纺大独有的学术论坛体系。 (四)重视宣传推广,传播高质量学术成果。采取“互联网+论文”的形式,多渠道、及时地传播最新学术成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学术期刊发表以及学术论坛的开展应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学术生态网、微信官方订阅号等传媒形式,实时推送学者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广大师生传递全面深度有价值的学术内容。 武汉纺织大学学术生态建设办公室 2023年5月23日

球探大全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球探大全网渝ICP备202301542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