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文章正文

商业会计 | 田昆儒: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计问题论纲——兼论会计的国家属性

未命名 2024年12月21日 15:55 3 蒋明
【摘要】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会计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任务,现代会计呈现出了服务宏观与微观的双重特征。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会计应当解放思想,树立“三位一体”的大会计观念;正确处理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平衡关系;深刻认识会计的国家属性,充分发挥会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我国会计学者应当以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会计问题研究,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计论纲;会计国家属性【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2)10-0004-06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摆在我国广大会计学者面前的重大理论课题。 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更先进理念指导下的创新、集约、环保、低耗、可持续型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④(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政府、官员、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说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当做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5)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6)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7)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8)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⑤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经济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包括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打造环境友好型经济。提高商品与服务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可持续性是高质量发展的最高层次,实现人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终极关怀。据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包括以下方面: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生产创新效率;提高市场组织效率;优化经济结构;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等。总之,经济高质量基本内涵至少包括: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协调成为内生特点;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让开放成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成为根本目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⑥ 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会计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任务(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会计新定位1.会计在宏观层面的新定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必将对我国会计的定位产生重大影响,从新中国会计发展历史来考察,我国会计在宏观上定位于“为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一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都有具体描述和明确要求。⑦我国会计学术研究和会计实践始终注重与国家的宏观战略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体现三个“面向”: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面向科技发展。例如近年来生态资源环境财富的计量也成为会计的重要研究话题。如果会计相关的资源环境计量、人力资本计量等问题得以解决,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是巨大的。会计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社会进步。⑧由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所决定,新中国会计工作(含会计研究)要始终紧紧围绕着党和国家的经济任务来展开。⑨在宏观层面,现阶段应更加重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会计的关系研究,用更先进理念指导企业创新、集约、环保、低耗、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会计问题研究,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会计力量。基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明确会计为宏观经济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史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维护公有产权为主导的多种产权制度的基本诉求。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还要注重会计软实力建设。笔者认为会计软实力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即会计制度、会计价值观、会计文化、会计政策。会计表面上看只算经济账,但实质上还要算政治账。(二)会计在微观层面的新定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也将对企业的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其中也包括企业会计工作。会计在微观层面的定位也会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而走向深入。笔者认为,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依赖,会计在微观层面的定位将体现出以下特点和新要求:(1)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统领企业会计工作。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做好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治理等相关工作。(2)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下,会计工作要助力企业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中。(3)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将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企业会计工作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重点研究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与方法如何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4)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在“信用维护”“成本控制”“收益管理”“资产配置”“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方面的任务将更加重要,这就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总体来看,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企业会计的职能应当进一步扩大,应尽快从核算型向管理型、治理型转变。与会计职能拓展相适应,现代会计任务也要与之相对应,笔者认为,现代会计职能至少包括五个方面:(1)提供会计(经济)信息;(2)实施有效控制;(3)进行合理筹划;(4)开展高效经营;(5)抓好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其中:提供会计(经济)信息和实施有效控制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合理筹划、高效经营、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属于会计扩展职能。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会计工作(特别是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大致可概括为10个方面的体系建设。(1)集中统一、规范高效的会计体系;(2)集约高效、精细化的资金运营管控体系;(3)积极稳健、富有活力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4)全生命周期的效益型资产管理(资产运营)体系;(5)战略型资本运营和价值型股权管理体系;(6)保障有力、优化有效的税收税务和价格管理体系;(7)价值创造和决策支持型的管理会计体系;(8)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9)集成共享、先进适用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10)忠诚、精干、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管理。⑩(三)基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会计新特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会计特征,理解现代会计的“变”与“不变”,对于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会计脉络,更好地开展会计研究和会计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会计体现出的特征总体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坚持会计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根本宗旨;二是倡导会计服务宏观与微观的双重理念(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均适用);三是探寻会计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新路径、新方法。具体而言,可包括以下方面:(1)会计国家属性的进一步确立(会计价值观的重要体现);(2)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治理三位一体的“大会计”观念更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3)基于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并重的会计理论研究任重道远;(4)企业创新过程中的会计政策与方法研究将提升到重要位置;(5)ESG等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碳排放与碳中和等会计问题将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6)智能会计将会更加受到重视;(7)现代信用与风险控制等核心问题考验会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笔者认为,基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会计具有的四个维度:(1)基于会计视角看会计: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种国际通用商业语言。(2)基于企业管理(或公司治理)视角看会计:会计既要核算也要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管理活动。(3)基于宏观经济视角看会计:会计要为资本服务,也要为国家宏观经济建设服务,要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融为一体。(4)基于国家政治(社会)视角看会计:会计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维护国家产权制度的重要手段,是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集合体。 三、会计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一)解放思想,树立“三位一体”的大会计观念1.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先进的会计思想和观念指导会计工作。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基础上,集创新、集约、环保、低耗、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一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中国经济的提质升级。为更好地服务和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计研究者和会计实践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会计思想和会计理念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所谓先进的会计思想与会计理念应体现以下基本特征:(1)促进国家战略目标和政策的落地实施;(2)满足现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3)体现企业管理与企业治理的高水平;(4)提升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5)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均衡提高。可以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会计各项工作(会计研究工作、会计实践工作、会计教育工作等)全面提质升级。建立先进的会计思想和会计观念是做好各项会计工作的前提。如果还停留在会计是账房先生,会计是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思想和观念,无疑难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会计的新要求,可能会使企业会计工作陷入被动,无法完成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会计的新任务。应当注意的是,现代会计越来越在会计核算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与治理的内容,并逐渐转变为管理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表象上还保持着经济信息系统的某些特征,但这些形式上的特征与本质特征也逐渐统一到管理与治理的本质之下,或者说经济信息系统(提供以会计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逐渐成为了管理(治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会计正向管理(治理)演变,并呈现出会计工作内容扩大化、会计工作性质多元化的趋势。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计理论研究者和会计实践工作者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和观念才能更好地指导会计工作,适应时代要求?笔者认为,“三位一体”的广义管理活动论(大会计观)能够满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治理的客观需求。2.“三位一体”的广义管理活动论(大会计观)更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2019年,笔者在《商业会计》2019第3期上发表了《会计本质再认识——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再认识》一文,就“三位一体”的广义管理活动论(大会计观)进行了专门的论述,现将其主要观点进行说明。K笔者认为,现代会计作为一个多元的复杂系统,是由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治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的一项完整的管理活动,可称为“三位一体”的广义管理活动。该观点不再单纯地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来看待,而是认为会计不仅要提供经济信息,还要进行预测、决策、控制(计划)、检查、考核、分析等管理工作,以及要进行企业股权设计、债务结构安排、资产配置、资本收益规划、激励机制中的会计规划、风险管控、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危机公关(特别是财务危机公关)等企业治理行为,因此,现代会计是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治理三者的有机结合。应当指出,现代会计特点之一是多元需求促使会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现代会计较之传统会计,其客观环境和会计实践活动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经济业务不断出现,会计工作内容逐渐扩大;会计信息处理和会计管理手段更加紧密地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企业管理、公司治理需求不断给会计提出新任务;会计要服务于利益相关者,满足股东、债权人、雇员、政府、社区、供应商、销售商等多方面的诉求。为适用环境变化和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会计实践活动的内容、手段、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说,“三位一体”的广义管理活动论能够在理论高度上更好地概括日益变化与不断拓展的会计实践。基于此,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需求导致会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会计从提供经济(会计)信息向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合理筹划、防范风险等方面拓展,并逐渐形成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治理相整合的趋势。无疑,会计思想解放和“三位一体”大会计观的建立,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会计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二)会计要正确处理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平衡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起了全国性的统一大市场,即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为全面推动新时代我国统一大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于2022年4月10日正式发布。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信息、会计服务对于统一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具有极端重要性。因为会计信息、会计服务是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影响着市场配置效率。而会计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又决定着会计信息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因此,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权、解释权对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作用巨大。笔者认为,会计上的诸多具体问题源于两个市场的确认、计量、报告、运行规则,以及利益实现方式的差异。以商品市场为主的会计更加注重供应、生产及销售,而以资本市场为主的会计更加重视交易的风险控制和会计信息披露。商品市场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与资本市场上的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存在一定的原则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利润实现方式(即盈利模式)和风险存在差异,两个市场的会计要素如果实行一套会计原则、会计准则进行核算(管理)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如,作为资本市场一部分的期货市场,其利润实现往往先于现货市场(商品市场),对于公司风险的测度、防范两个市场同样存在很大的不同。但现实中,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往往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在国家和企业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何使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兼顾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于世界各国都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但从世界范围内来考察,国家会计准则总不能有两套或者多套。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种倾向性模式。一种是侧重资本市场为核心的会计准则模式;一种是侧重商品市场(或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并重)的会计模式。以美国、英国为主的欧美国家,由于金融业和服务业在国家GDP中所占比重近年来越来越大,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其会计准则和会计规则越来越抛弃了以商品市场为核心的会计准则体系,而逐渐以资本市场为核心来展开,如公允价格(公允价值)被广泛应用,金融资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投资收益的确认、权益披露、VIE、风险控制等等理念在会计上被广泛认可等,这些都与资本市场高度发达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很多金融业务是高杠杆的)。基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战略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无疑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并重的会计模式更适合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理论上讲,存货管理、固定资产更新、成本控制、应收账款、负债率控制、内部控制等对于商品市场上(现货市场)的实体企业相对更重要。当然,我国在注重建设全国统一的商品大市场的同时,也极为重视全国统一的资本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并始终重视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平衡关系,尤其强调资本市场和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应当说明的是,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密不可分,但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交织在一起给现代会计带来了不少混乱:如资产计价、收益决定、利润实现、风险控制等在两个市场上还是存在一定区别。另外,资本市场基本不存在交易的推倒重来,交易的电子化使头寸交割,收益(利润)或者亏损的实现瞬间完成;而商品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退货、应收账款都是比较常见的行为,收益(利润)的实现比资本市场要复杂不少。目前,欧美的资本市场发达,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相对较低,这与我国制造业占GDP比重较高是不一致的。正因为欧美,特别是美国制造业比重较低,金融与服务业比重较高,资本市场高度发达,使得美国的会计准则越来越多地要考虑资本市场与虚拟经济的需求,欧美以成本控制和历史成本计价等商品市场为核心的会计准则向以公允价格(公允价值)和风险控制为核心的资本市场会计准则转变是必然的选择。这也正说明,各国的会计准则、会计模式、会计理论都要服务其所在国的主要经济业态。这个世界不存在不为国家经济服务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现实。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欧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本质差别。对于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我国和我国企业,应兼顾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合理需求;我国的会计理论、会计思想、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与方法等要以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实践为基础,注重正确处理好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平衡关系,切不可过于倾向资本市场和虚拟经济,不能完全照搬照抄欧美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而忽视我国商品市场的需求,这既不符合我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在GDP占主导地位的现实,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性。(三)深刻认识会计的国家属性,充分发挥会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1.会计的国家属性。应当指出,各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法律法规体系都会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道德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应最大限度地维护产权制度和国家权益(即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企业会计行为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产权(即资本)的烙印、国家的烙印。因此,会计的国家属性是指会计要为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建设服务,体现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模式)选择有其客观必然性。从理论上讲,国家会计管理体制(模式)选择首要考虑会计管理体制是否有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稳定,是否与国家选择的经济管理体制相匹配。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已经构建了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体制。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将会计简单地等同于“企业会计”的概念。现实中,会计具有国家属性,中国会计国家属性具体表现为: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以公有制为主导的产权制度服务,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服务,同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深刻认识会计的国家属性的意义。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阶段,强调会计的国家属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审视一下中美贸易摩擦,就应该明白经济永远不可能是单纯的经济,贸易不可能是单纯的贸易,市场永远不可能完全自由竞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现实中的会计也不可能是单纯地记账、算账和会计信息披露,会计具有保护特定主体利益、维护制定产权制度的功能。现代会计也要讲政治,讲经济,讲文化,讲国情,讲实力。宏观上,维护国家利益是会计的属性之一,也是现代会计的重要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会计具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光荣使命。这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会计技术性,具有了更宏观的意义。如何完成“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使命,则是在承认会计具有国家属性前提下的具体问题。有些学者认为这样表述可能不妥,谈到会计必讲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和国际化,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是会计的全部。在现实社会里,会计技术论或者国际通用商业语言论的会计观点是不完整、不全面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会计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和标准由谁来制定和解释,会计准则(会计标准)的制定和解释的主体往往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性,带有一定的利益引导性。如果世界上的会计标准完全由欧美来主导、控制和解释,国家及企业的利益就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中国会计的国家属性决定了中国的会计准则(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主导权、解释权一定要牢牢地掌握在国家手中,我国会计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诉求,维护公有制为主体的产权制度,当然也要推动和助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得不承认,当代世界的代表性特征之一是:某些单一国家的资本依仗“世界性规则”突破疆域成为全球化资本,资本开始了“全球放牧”的逐利旅程。会计虽然强调并以“会计主体”为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但跨国公司会计所反映的资本及其利益触角早已突破国家的边界,并以某种规则(包括会计准则)的形式来实现其利益保障。因此,基于这样的现实,强调会计的国家属性既有必要,也非常现实。利用会计的准则或规则为国家资本、跨国公司利益保驾护航是一种客观的现实需求。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企业国际竞争的激烈和各国贸易摩擦加剧,会计在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特定产权制度、保证我国企业利益的任务是非常重的。如果我国会计只强调会计的技术性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等中立性观点,而不强调会计的国家属性,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利于国家利益及我国企业利益的维护和保障。3.会计服务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现代会计的天职。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微观上,我国正致力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宏观上正稳步推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探索经济可持续增长之路。首先,会计政策与国家宏观经济存在着密切联系。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企业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率提升或降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R&D)资本化或费用化、会计信息披露等对国家税收、企业利润、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企业创新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大型及特大型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财务危机也可能会诱发国家信用风险,这些都说明会计与国家宏观经济有着密切联系。其次,企业和国家技术创新离不开会计政策的配套支持。企业对研发的投入水平,不仅影响着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研发费用的投入还有着一定的外溢效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虽然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众多,但会计政策必然是其重要因素之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恰当,将可能影响到企业研发效果。此外,企业研发支出大致存在着“资本化”“费用化”和“有条件的资本化”三种处理方式,由于这三种处理方式对企业当期收益影响非常大,不同的处理会影响到企业对研究开发(R&D)的投入的积极性。我国相关部门应当深入研究会计政策与企业研发、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R&D会计政策,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不断升高,我国依靠低成本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因此,国家应鼓励企业扩大设备投资,加速折旧,并制定科学的R&D会计政策,促进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创造高附加值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在会计政策上应鼓励企业设备更新,特别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上应进行适度改革,大力提倡企业加速折旧,通过加速折旧使企业快速收回设备投资,促进并加速企业技术的迭代发展,培育企业竞争力。当然,强调会计国家属性并不是对会计企业属性的否定,强调会计的宏观职能并不是否定会计的微观职能。会计的国家属性与企业属性,会计的宏观职能与微观职能共存共生、相辅相成,并不矛盾。以前不少学者过于强调会计的微观职能和企业属性,对宏观职能和国家属性重视不够。相信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会计的国家属性和宏观职能应被更多的学者所认识,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现代会计进步的标志。 四、大力开展会计研究,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无疑,这是本世纪世界范围内最重大的经济事件之一,将影响会计研究的各个领域。第一,“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研究”。该问题是中国会计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性、纲领性、体系性、框架性的课题,需要中国会计学者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其他会计问题的探讨,为其他会计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二,“基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研究”。该问题是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对我国的会计实践工作具有约束力和指导性,将对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能够促进中国会计工作的提质升级。第三,“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均衡性研究”。该问题涉及到经济收益(企业收益)分配在会计上的处理原则,关系到我国全民共同富裕理念的贯彻实施,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第四,“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会计问题研究”。该研究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说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我国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倡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代表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对该会计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企业具体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第五,“基于企业创新驱动的研究与开发(R&D)问题研究”和“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创新绩效评价研究”。众所周知,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该会计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企业将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理念的落实,使我国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还有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会计政策与方法创新研究、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务会计问题研究、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资产问题研究等等,均值得我国会计学者关注和探讨。实事求是讲,西方会计理论是以西方经济学理论或者自由市场理论为基础构建的,我国经济发展不是西方经济理论和会计理论所能够完全解释的,我国的会计问题具有与生俱来的“特殊性”,西方会计理论也不可能建立在我国政治与经济的“特殊性”之上。因此,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用西方会计理论来解决越来越不适应,越来越困难,甚至可能出现错误。这就需要我国会计学者立足于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实践,构建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理论体系,来指导中国的会计实践。笔者希望,我国会计学者应当以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建设为核心,引领世界会计发展的潮流,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中国会计学者的使命,现在时机正在变得成熟。我国会计学者要有“别无选择而后成大器”的勇气,完成时代交给的使命! 【主要参考文献】[1]习近平.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任保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重点[J].红旗文稿,2018,(24).[3]于玉林.大会计学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4]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5]田昆儒.会计本质再认识——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再认识[J].商业会计,2019,(03). 封面人物: 田昆儒,男,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会计学方向)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大学部主任,天津市无形资产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产权会计、公司治理。先后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出版(含合作出版)著作30余部,主持、参与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首届天津市优秀青年人才奖。

球探大全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球探大全网渝ICP备202301542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