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产品监管趋严,好产品且买且珍惜
未命名
2024年12月20日 13:40 5
芩鑫
非标特别火,人红是非多。
我们先来看看标准化债券类资产是什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第十一条规定:
(一)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 等分化,可交易。
2. 信息披露充分。
3. 集中登记,独立托管。
4. 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
5. 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具体认定规则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我们俗称的“非标”,就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固收的一种。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之外的债权类资产均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通俗地解释就是,不是标准的都属于“非标”那类,相比于标准化债权资产,非标资产投资更为灵活,种类丰富,在固收类产品的比重也比标准化债券资产多很多。
非标一旦放飞自我起来可以浪成什么样呢?不仅是不良资产、应收账款、股权收益权、租金收益权可以做非标的底层资产,影视文化、红酒、艺术品也能塞到非标产品里了。
因此,非标类资产受到了监管层格外重视,针对于非标资产投资不断出台监管细则,从资管新规的落地,到私募其他类基金的监管,再到非标资产通道整顿,针对非标资产的强监管,带给了非标类资产投资产品巨大的影响。
给大家举个小例子,在资管新规中,格外注明的一点,即金融机构不可直接投资银行信贷类资产,严控信贷类资产的投资,所以投资者在筛选理财产品时,要关注其底层资产是否涉及纯信贷类资产,若涉及,则存在违规风险。
进入到2019年,非标类资产进入到强监管时代,其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简单地说就是,私募投非标变难了,持牌机构投非标以后会越来越多了,通道业务的监管越来越严重,监管越来越偏心。
▎私募基金投资非标类资产受到严格限制
在私募基金类别中其他类基金以投资非标类债权资产为主,在非标类资产投资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但从2018年3月开始,私募其他类基金受到了严格的监管,其他类基金产品备案陷入到停滞状态。截止2019年3月,私募其他类基金每月备案数量,从2018年3月的500只锐减到每月不足十只。
而在私募其他类基金投资非标类债权资产范围上,也经历了大幅度的削减,从原有的十三个类别非标资产,削减到不良资产、应收账款、影视文化三个类别,而近期获得备案成功的其他类基金所投资资产范围仅存应收账款类。
因此,可以看出未来以私募其他类管理人为典型的非持牌金融机构,其投资非标类债权资产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这一监管现状,带来了两方面影响。
一方面,私募非标类产品数量锐减,并有逐步退出舞台的趋势,未来投资者通过私募基金投资到非标类资产的可能性降低,同时现存的私募非标类固收产品的安全性,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对于非标类资产自身来说,私募基金渠道的削减,将大大降低非标类投资市场的活力,影响当前非标类资产的流动性,而这一影响将是长期性的。
▎持牌机构在非标类资产投资中主导地位加强
在非持牌机构,如私募其他类基金投资非标类资产受到越来越严格限制的同时,持牌机构的主导地位越发凸显。不管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出现,还是公募信托产品的逐步落地,我们能发现持牌机构在非标类资产投资中扮演着越发关键的角色。
首先,要提及的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出现,其可谓是未来理财市场的巨兽。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理财业务可投资资产范围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也就意味着,在未来非标类资产投资市场中,银行理财子公司将成为重要玩家之一。
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可在银行理财子公司购买投资于非标类债权的公募理财产品,同时在《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中,不但取消了过往对商业银行内设理财部门10%债务集中度(投资单一债务人及关联企业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净额10%)和4%银行总资产的限制,还取消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理财产品的起投点(过往按照《理财新规》的规定,公募理财产品起投点是一万元)。
因此,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非标类产品,可能会占据市场中的主流。
其次,是公募信托试点的开展。信托一直是非标类资产投资中非常关键的一类机构,但其一直受制于自身起投点限制,一旦公募信托全面落地,将对信托投资实现松绑。未来投资者可以通过更低的起投点,购买到公募信托产品。那么,信托行业整体管理规模将飞速增长,其在非标类资产投资中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
因此,未来在非标类资产投资领域,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和公募信托产品将成为市场中的两大巨头。
最后,从当前的非标类资产监管现状中,能够明显看出持牌机构在非标类资产投资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而非持牌机构在非标类资产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走弱。此外,监管层在不断引导持牌机构主导非标类债权资产投资,而未来非持牌机构能否投资于非标类资产,则要看监管层是否会解绑限制。
▎非标类债权资产通道业务受到严格监管
面对当前非标类资产投资监管现状,大量非持牌机构选择通过其他备案通道,实现非标类资产的备案、挂牌、发行,而这其中,地方金融资产交易场所,是目前主流的非标类资产产品备案挂牌通道。但进入2019年后,这一通道也受到了非常严格的监管。
根据笔者的全国金交场所备案业务情况调查,目前全国现存70余家地方金交场所,但已有部分金交场所被暂停业务。同时在产品模式上,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比如过往常见的定向融资模式,已有多家金交场所明确不接受这一模式产品备案。
而在资金端,向个人投资者募集行为,变得越发敏感。多地金交场所明确表示,不接受个人投资者资金,仅接受机构客户。
因此,2019年想要通过地方金交场所发行非标类债权产品,其难度已经越来越大。同时监管层针对当前金交行业也发布了最新的监管政策——清整联办35号文,金交场所也进入到了强监管时代。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关注这类在金交场所备案的非标类产品,其面临着监管变动风险。
▎监管层对于非标资产的监管态度
从2019年的监管动作,可以明显看出当前监管层对于非标资产的监管态度,即强监管,严控非标资产投资风险。同时其监管政策表现出,对持牌机构投资非标类资产的支持态度,但对非持牌机构投资非标类资产是限制的态度。这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也反映在监管政策上的不同。
因此,投资者在投资非标类产品时,要格外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化,以防范由于监管政策变动,导致产品风险激增,让投资者权益遭受损失。
非标类资产监管逐步收紧,对于非标类理财产品影响巨大,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要注意什么呢?
▎要具体剖析非标类产品的底层资产情况
由于非标类资产种类丰富,其产品投向丰富,因此投资者在筛选这类产品时,要格外注意底层资产的情况。即所投资的非标类产品,其究竟投了什么?最终的底层资产是什么?
以应收账款类产品为例,其底层的应收账款是否真实,与应收账款相关的合同、协议、发票等材料是否齐备,应收账款的账期与产品的投资期限是否一致,围绕底层资产的相关风控措施是否完善等等。
因此,底层资产的情况,既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产品真正投了什么,又决定着一旦产品发生风险或问题,我们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保障自身的权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在投资非标类产品前,一定要了解底层的非标准化资产究竟是什么?
▎尽可能选择持牌机构管理的非标类产品
结合当前监管趋势,持牌机构在非标类资产投资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而非持牌机构的地位不断走弱。所以,在选择非标类产品时,尤其要注意产品的管理机构的性质。尤其是当前非持牌机构面临的产品备案发行困局,其极有可能对未来管理的产品造成影响。
同时管理机构的背景实力也非常重要,在强监管的背景下,背景实力较强的管理机构,能够更容易地面对监管的挑战,保障自身产品的安全性。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持牌机构管理的产品一定优于非持牌机构,投资者还要注意管理机构过往历史,有无违约、延期等负面消息。
因此,在非标类产品的修罗场内,背景实力较强的持牌机构产品,有着更大的胜出可能。
▎在金交场所备案的非标类产品投资要谨慎
通过金交场所等通道备案的产品,其面临着通道监管政策的剧烈变化,一旦所备案的交易场所,因监管问题被暂停业务或整改,对其原有的备案产品会造成冲击与影响。尤其要注意存在规避监管嫌疑的通道业务,比如在之前监管层讲话中提及的私募产品公募化问题。
同时,对于以非标类资产为名义,但实则为资金池、长债短投等违规的产品,投资者在筛选时也要格外注意。当前强监管的状态下,不合规产品的潜在风险会进一步暴露,要尤其注意规避。
▎结合监管政策,了解未来非标类产品趋势
从目前的监管态势上看,监管层想要推动非标类资产转标准化资产,但非标转标其操作难度、成本较高,而且并不是所有非标类资产都能转化为标准化资产。目前非标转标的方式,主要以ABS为主,但能符合ABS要求和标准的资产并不多。所以,这也是当前监管政策矛盾点之一。
同时,监管层在不断压缩非持牌机构非标类资产的比例,将非标类产品变成持牌机构专属产品。但当前持牌机构并不具有整合全部非标资产的能力,其整合速度、操作模式,相较于非持牌机构仍存在一定差距。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监管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其所投资的非标类产品,更作用于其未来的投资判断,因此,要及时掌握监管政策的变化,把握未来非标类产品趋势,以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
综上,非标资产监管上的变化,对于非标类产品影响是全方位的,对于投资者来说,要了解这一变化,及时做好风险预防,提升自身投资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