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文章正文

【宁国好家风好家训】——方致尧家族家训故事

未命名 2024年12月19日 17:59 2 婉丝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家训,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为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优秀家风家训在传播文明新风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市文明办对本市好家风好家训进行展播。 方致尧家族家训原文(选录) 祖 训 重诗书 诗书所以明圣贤之道,本不可不重。况一族子弟,无论将来读书成名,即农工士贾亦须稍读书,略知礼仪。凡请先生,第一要有品行老成之人,礼貌必须周到。三年后,如果子弟聪明可以读书,富厚之家,自不必说。如或孤贫,在亲房及祠堂均应帮贴。将来发达 荣宗耀祖。族皆受其庇荫。如果一族无绅衿,非但被人轻薄。而且被人欺侮, 乃祖宗不幸也。要子孙读书, 一要积德。二要培植人才。凡读书人受恩不可忘,无恩不可怨,不可恃才学而傲慢。乡党不可挟绅衿而出入衙门。如果品学好,如不发达,一样有光门户。家 规惩偷盗 古云∶ 盗贼起于贫穷。又云∶ 饥寒起盗心。言人之为,盗由饥寒迫之也。凡我同族皆当各安生理,自食其力,毋得寡廉鲜耻,偷窃害人。族内如有身入匪党,或为窝主及诳骗财物、拐带妇女、私铸铜钱者并逐出境外。江阴南门军张旺尝夜盗城西田父菜,被执,濡首厕中,遂怀恨。一夕匿火往烧之,道经官沟。有画师吴碧山未寝,闻步履声,窥见旺有恶鬼数十尾之,俄而,旺回见青衣童男。明日叩旺。旺曰∶吾初欲毁其室,忽念冤冤相报将无已时,故止。不意有鬼神相随,如此,改过自新,卒为好人。按例,凡窃盗已行不得财,笞五十,免刺。但得财,以一主为重。盗二家,从一家脏多者科罪,并脏论罪。如十人盗得一家财物,虽各分得四两,通算作一处,其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造意者为首,杖一百,余人为从,各减一等,止杖九十。初犯于右小臂膊上刺窃盗二字。再犯刺左小臂膊。三犯者,绞监候。…… 掏摸者罪同。凡盗民间马、牛、驴、骡、猪、羊、鹅、鸭者,并计所值,以窃盗论。若山野柴草木石之类,他人已用工力砍伐积聚而擅取者,罪亦如此。窃盗、窝主、造意,身虽不行,但分赃者为首论。(录自《方氏宗谱》) 家训解读 家训中"重诗书",即重视读书学习。首先说明,读书是了解、懂得圣贤做人的方法、途径,故不可不重视。请先生,首先要品行好,其次是学识丰富有经验者。对先生要礼貌、要尊重。族中子弟,无论读书获取功名,还是从事农工士贾之业,多读点书,懂礼仪,对人生是有好处的。三年后,子弟成绩优良,是可塑之才,要继续深造。富裕家庭自不必说。如果是贫家子弟,则亲戚家、祠堂公产应资助补贴,供其完成学业。将来族中子弟学有成就,光宗耀祖,家族亦能得到其庇护照顾。绅衿,旧时泛指地方绅士和学界人士。家族中没有一个绅士或有学问的人,即没有一个威望的人,外人会看不起,甚至受到外族人的欺侮。这是家族的不幸,也是祖宗的不幸。子弟读书学习,首先要重视品德养成,其次要学好文化知识,做一个有用之才。读书人,受人恩惠不能忘,没受恩惠不要怨别人,不要因为有知识而骄傲。同乡族人不要要挟地方绅士和学界人士,去走官府门路。品德、学识好,即使不发达、不做官,一样为家庭争光。 洪亮吉撰写的"方氏谱序" 家规中"惩偷盗",意思是对偷盗行为要惩罚。古人云∶ 盗贼是由贫穷造成的。又云∶ 贫穷(饥饿、寒冷)起盗窃之意。意思是说,偷盗是由贫穷所迫造成的。凡我同族中人,皆当各安生理,自食其力,毋得寡廉鲜耻,偷窃害人。 族内如有人,入身土匪,或为窝主,或者诳骗财物、拐带妇女、私铸铜钱者,一并逐出村外,谱上去名,不许入祠。 家规中举例∶江阴南门军户张旺,因夜盗城西田父家的蔬菜。结果被田父发现并捉住,处罚他"濡首厕中"。濡,停留之意,"濡首",旧时意为谓沉湎于酒,而有失本性常态之意。即将他关押在厕所里,惩罚他。张旺遂怀恨在心。一天夜晚,张旺偷偷怀揣火种,准备烧田父家的房屋。道经官沟,画家吴碧山未睡,听见屋外脚步声,从门缝里看见张旺,有数十个恶鬼跟随。少顷,张旺见穿着青衣的男孩随行。第二天,画家吴碧山见张旺,询问昨夜之事。张旺说,我开始想烧毁其房屋,忽然想起冤冤相报何时了?故停止。没想到还有鬼神相随。从此,改过自新,成为好人。 按照惯例,凡进行盗窃,即使未得财物,用鞭子或竹板打50下,免刺字。如果盗得财物,以惩罚主使人为重。盗窃2家,以脏银多者定罪。多人一同盗窃,则并脏定罪。如果10人盗得一家财物,每人分得银4两,以10人各得40两定罪。为首主使者杖100下。从犯各减一等,杖90下。初犯者,于右胳膊小臂上刺"窃盗"二字。再犯者,刺字左胳膊小臂上。三犯者,绞监候。绞监候,刑律名,简称"绞候"。即绞刑的缓刑。指判处绞刑后不立即执行, 暂时在狱中监禁,待到秋天朝审、秋审时再决定是否处绞。绞监候有可能处绞,也有可能不处绞。 凡盗民间马、牛、驴、骡、猪、羊、鹅、鸭者,合并计算价值多少,以窃盗论罪。 别人家山野中柴、草、木、石之类,他人已经砍伐、搬运、存放于当地。如有擅自取走据为己有者,罪亦如此。窃盗、窝脏、主使自己虽未直接参与盗窃,但分赃者均为首论。 家族传承 《宁西云纵方氏宗谱》记载,方氏出自方雷氏,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至今有近4700年的历史。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纮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 汉黟侯方储第48世孙方友仙,宋真宗朝(998—1022)时任海宁县令,途径宁国县西乡瓦窑铺时,见塘背山山冲里祥云翻腾,甚是 喜爱,遂举家从歙县迁来此地定居。此后子孙分迁竹峰方坑坞、竹下铺,胡乐三基塔、梅林脚,霞西方家村、石崇湾、长岭,甲路二十四都茶棵坪,板桥汀溪以及歙县、昌化等地居住。 《宁西云纵方氏宗谱》辑有谱训、祖训、家规、家礼、家政、家法、社禁等有关培养家风的规章制度,门类齐全,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规范。 家训故事 义烈将军方致尧 宁死不屈战石岭 方致尧,名居仁,又名伦一,字致尧。家住蟠龙村,家境贫寒,少年时身材高大,力大无穷。中年后,致尧家境渐渐富裕。村民有困难者,致尧能慷慨解囊,且好打不平。时值南宋初年,社会动荡不宁,致尧组织青壮年村民习武练功,保地方之安宁。致尧素骁勇,威信高,深受村民拥护。 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江淮宣抚使杜充部将戚方反叛,杀后军统制扈成于金坛,杀镇江府守臣胡唐老。四年(1130)三月,戚方陷广德,杀广德代理通判王俦。四月戚方围宣州。六月,被岳飞收降于广德,之后又复叛。九月,戚方又从广德经宣州境内窜至宁国县杜迁镇(今名港口)。戚方反叛后,所到之处,兵火相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自广德至宣州、宁国为其蹂躏,不待言矣。" 方致尧深受家训、家规熏陶,尤其是对土匪恨之入骨。他得知土匪流寇戚方犯宁国的消息后,即同儿子山保组织敢死队200余人,于县城北15里石岭头御敌。他在石岭头察看地形、构筑障碍,伏兵隐藏在石岭左边山冲戈塘里(今名将军坞),严防死守,令其子山保登山瞭望指挥,以挥旗为号,贼至,伏兵出击。戚方多次冲击均未能突破石岭头。 方致尧深知一场激战在所难免。此地山冲尽是乱泥田,而激战场地必在乱泥田里。九月二十三日,激战前,他命令乡兵松开鞋带。激战时(正是在乱泥田里),乡兵们迅速抽出双脚,赤脚在乱泥地里与敌人交战,灵活方便,进退自如。而贼人鞋带紧系,双脚陷在乱泥里拔不出来,行动极不方便。此次之战,杀贼无数,戚方手下一白袍将军受到致命重伤。戚方怒气冲天,集中弓箭手,箭射方致尧。致尧身中数箭而被执。其子山保拼命杀入重围,救援其父,亦被贼刺杀。方致尧被执后,戚方念其骁勇,劝之投降。致尧宁死不降,骂曰∶"吾岂从叛贼耶? ! "戚方断其首而去。宁国境内始安宁。 方致尧像 李椿年题赞 绍兴四年(1134),浮梁人李椿年任宁国县令。他到任上班的第一天,得知乡民方致尧为捍卫大宋朝廷,为保家乡百姓的安宁,奋不顾身、献出自己生命的动人事迹后,即刻放下手头公干,购买香表纸钱,前往致尧死难之地石岭头进行祭拜。并将义士方致尧的事迹上报朝廷,请求朝廷予以褒奖。高宗皇帝敕谥方致尧"义烈"二字,乡民称其为"义烈"将军。 李椿年亲作对联,赞颂方致尧∶ 石岭挥戈力竭矣,骂贼遥追太守舌 淖田陷寇数奇乎,致身不负将军头又∶ 义有同心壮志一时连武穆 烈难双见英风千载会文山又∶ 方公英烈,勇作宁川屏障 正义昭然,甘护千秋纲常 石岭的百姓将方致尧屯兵场所"戈塘里"改名"将军坞",并建庙"蟠龙寺",来纪念这位为保卫家乡而英勇献身的义士。将军坞里山腰有一个25×30厘米的山洞,山洞里夏天出凉风,冬天出暖风。当年方致尧驻兵防守的一道关、二道关(桥)、三道关 (桥)的遗迹尚存,山顶有20余亩的平地,称跑马场(即练兵场),山麓还有蟠龙寺遗址。后有乡间俚语《石岭怀古》追忆方致尧义士,曰∶"为保地界民安宁,乡间勇士挺身迎。闾里巷谈赞不休,方公石岭留英明。 义烈庙图 方振元勤学著府志 方振元,字相衡,号问渠,胡乐梅岭脚人,清嘉庆时人。岁试,以九门学说第一人,选拔为食廪生 (即县学享受伙食免费的优秀生),夙愿警敏过人,能五官分用。性情倜傥不羁,其于书无不读,皆过目不忘,胸罗万卷,才学兼优。文章文辞优美,且行文快如流水。工吟咏,无论古骈体皆工丽。其长短文如兔起鹤落,犀利无比。亦好用奇字僻典,读者往往翘舌而止。诗喜用俗语,如竹枝词,而间以诙谐。相传,问渠去世之时,将所有诗文稿焚之。 嘉庆五年(1800)经考试推荐为贡生(科举时代,经过挑选府、州、县生员选取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人)。嘉庆戊辰年(1808),被选拔参与编纂《宁国府志》,担任志书中宁国县采辑任务,并和其他三人(进士胡岱云、举人董松、廪生章海)一起担任宁国县董事,负责贵府志编纂中宁国县有关事 务。与其他 县相比,编纂人数是参与最少的。但方振元和大家一道,勤奋努力,加班加点,较好地 完 成 了《宁国府志》中宁国县部分的编纂任务。期间和府志总纂、为文史大家的洪亮吉相识,交往有好。洪亮吉对宁西云纵方氏家族甚是仰慕,对方振元的才学亦十分赞许∶"宁邑采访四人,方子问渠其一,固宛郡名士也。" 方振元像 洪亮吉在方振元、胡岱云的陪同下,来宁国游览。在观赏山门洞时,果然是名不虚传,被山门洞深厚的人文所折服,欣然作诗《抵山门洞》,诗曰∶"离山忽入山,山势悉东捍。一门天半落,云白先作扇。晴光倾万斛,石窍出无算。峰峰此归来,石石即崖岸。乾坤疑垂开,日月复叠绚。迂回通水脉,寥廊抵山县。南行径稍坦,反石作山案。高空调玉烛,光景长不断。玲珑诸洞壑,曲若蚁珠贯。僧房嵌其下,面面山色换。屋后路复义,千峰爨烟乱。"山门洞东晋隐士瞿硎的故事、唐宋名人的吟咏,千年的摩崖石刻,六洞的风景奇观,使洪亮吉久久不远离去,又作诗《山门洞久坐》,曰∶"不种桃花不避秦,距城卅里号通津。宽疑典午瓜分县,密讶宏农豆撒人。两地烟云穿肋近,与三天洞近 此间邱壑赏心真。瞿确去后无消息,留得三花作化身。" 在胡乐梅林脚方振元家,又为方氏家族撰修的《宁西云纵方氏宗谱》撰写了序言。 周启楹,宁国县胡乐中川周氏十五世孙。道光壬午年(1822)被选为岁贡,考授教谕之职,然弃官而隐。他学富五车,天文、地理、四书五经、诗文,音律等无所不通,其孙周赟正是在他的教育熏陶下,才获得诸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他为方振元撰写赞语曰∶"圆通其识,旷达其怀。渊雅其学,灵敏其才。学冠九军,鹗荐抡元。既遇知己,何必感恩。" 点击下方关注“文明宁国”,获取更多资讯 编辑|程佩 审核|周家宁 叶蕾公益广告 点个让更多人看到▼

球探大全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球探大全网渝ICP备202301542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