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2024年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招聘13人笔试上岸试题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docx([主编专栏]聂辉华:“黑天鹅”、“灰犀牛”和“大白鲨” ——如何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推广有奖])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中央]2024年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招聘13人笔试上岸试题历年高频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第I卷
一.上岸试题(共80题)
1.今天,人们已不再那么激烈、那么愚蠢地抨击法西斯主义,极少有教师认为《理想国》蕴含着可以效仿和鼓励的积极思想。更常见的一套令人厌烦的、精英主义的而又排他的政治主张,那些包容的学生,也能毫不费力地提出批评意见。,《理想国》的主旨是对理想的政治共同体进行描述,这个共同体的组织和结构为政治辩论所涉及的真正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但是或者或者.
B.尽管却即使然
我举个例子,最近的一期《哈佛商业评论》,封面主题就是如何应对新型风险,说的就是跟我们今天讲的主题一模一样。它里面讲了一个案例,很有意思,细节我就不讲了,但我觉得这个故事本身有意思。它讲了两个手机制造企业,一个叫诺基亚,一个叫爱立信——这两个现在都完蛋了,但是在讲故事那个场景的时候还没有完蛋。中国的某个企业当时发生了一场火灾,它是生产手机零部件的。零部件厂商发生火灾,当时马上灭火,很快把火灭了,没多大问题——这是常规事件。但是不常规的地方在于——只有极少数人注意到了——因为火灾发生的时候有灰尘,灭火也需要浇水,灰尘和灭火导致了什么情况呢?导致无菌实验室被污染了。大家知道,有些零部件是不能有任何细菌进去的。无菌实验室被污染了之后,导致手机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速度赶不上了,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手机整机的供应。对于爱立信来说,这个事情按照惯例是要报给爱立信的,爱立信确实也看到这个信息:某个小的供应商在某一天发生了火灾,火灾被扑灭了。好,这个事情知道了。这就是惯性思维、常规管理:没问题,一切都在掌握中,everything is under control。另一家企业诺基亚,也发生这样的事情,诺基亚先做了个后果预估算,按照什么算?按照最大风险来计算对于产能的影响有多大。最后有人一算,说有可能会影响到5%的产能,也就是说,会减少5%的产能。减少5%,那就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条,这是很麻烦的事情;而且关键是,会影响到新款手机的上市。所以他们马上打电话给CEO;CEO当时正在飞机上飞往另外一个地方出差,他就紧急改道,去飞利浦公司,拜访飞利浦公司的CEO,让飞利浦公司提供额外的援助,保证供应链不会受到影响。
当时诺基亚的CEO还觉得,有必要这么小题大作吗?诺基亚的当事人就说有必要。最后他们的CEO去找了飞利浦的CEO,让飞利浦保证了供应,更改了相应的供应设施。所以,诺基亚渡过那个难关,而爱立信因为这个原因推迟了一款重要手机的上市。《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说,爱立信至少损失了几十亿美元,也间接地因为这个事情而退出了手机市场。
这就是对一个事件是用惯性思维来考虑还是用开放思维来考虑的例子。什么叫真正的开放思维?就是我不是按照常规的方法看待这个事情,我们所有人都要评估这个事情会有多大影响,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每件小事可能都不是事情,因为你会觉得过去一直有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没有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这个问题跟我要说的第二个观念有关。
直到现在为止,我自己也做知识付费的节目,在看理想APP上有一个节目叫做“不完美世界的博弈:契约经济学35讲”,说实话卖得不太好。后来我也总结,是内容的问题。现在知识付费最火的都是什么?都是讲资产配置的,讲炒股的,讲历史知识的,讲稀奇古怪的事情的,甚至帮你读书的。正儿八经讲经济学的东西,讲博弈论的东西,没几个人愿意听。为什么?费脑,所以我发现那个东西卖不好也有原因,我应该反思一下。
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金融:资产配置,投资,炒股,买房……我也觉得讲投资、讲买房的课程都很火,但是我现在告诉你:你不能光想着资产配置,还要想着风险配置。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观念:要从资产配置到风险配置。风险配置某种程度上比资产配置更重要,因为过去没有什么风险的时候,你只要想着配置资产就行了,只要赚钱就可以了,但是在一个大白鲨世界里,当任何一个地方都随时可能爆发风险、成为风险点的时候,如何配置风险,某种程度上比如何配置资产更重要。所以,《哈佛商业评论》那一期里特别提到,企业作为应对,专门应该有一个首席风险管理官,有点类似于首席合规官。
大家知道,中国有两家最大的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也是5G企业,一个叫华为,一个叫中兴。这两家企业我都去调研过,而且是在同一天去的。我先去了中兴,再去了华为。到了华为的时候,我就问华为人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国企业出海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合规风险”——就是你怎么能遵守国外的规定。
我也问了中兴的人同样的问题,中兴的人没有回答我。很快就出现了中兴被美国商务部惩罚的事件,中兴最后被美国监管。但是华为就能置身事外吗?也没有。华为也遭遇了同样的风险。所以,并不是说你配置了首席合规官或者风险管理官就一定能避免风险,那要看你这个风险管理官起什么作用。
《哈佛商业评论》文章说的是什么呢?风险官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要把每一个小的事件都看成一个潜在的风险,然后要开放式的思维,考虑这个事情最大的风险可能是什么。我告诉大家,就算你有这个念头,也很难真正做到领导人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呢?很简单,当风险没有发生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听坏消息,领导人也不喜欢,就是这个道理。领导问大家,这个事情有什么后果。你把后果说得很严重,你以为领导会更喜欢吗?没有一个领导喜欢听到最糟糕的后果,基本上所有人都倾向于说:这个事件是可控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怎么应对。你要把事情说得风险非常大,别人要么怀疑你这个人能力不行,要么怀疑你这个人动机不纯——“你什么意思啊,你不能因为自己干风险官就把自己的事夸得非常大”。所以,这样的事情一般连讨论就很难讨论,你甚至连话都不敢说,你根本没有机会去说那些负面的评价——你只要一说,估计明天就不用干了。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达利欧的那本书《原则》,说的是投资和做人的原则。这本书说的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是透明。什么叫透明?大家坐在一起讨论要买什么股票、做什么投资的时候,所有人要敞开心怀,要没有任何芥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没有任何禁忌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我告诉大家,这一点说起来容易,根本就做不到。我自己也做过行政管理,也参加过各种行政会议,我从来没见过一种场合下,所有的成员能够平等坐在一起。现实是,每次发言一定是按照领导级别和顺序来发言的,越大的领导越要说,当然最大的领导在最后说之前,他的观点一定是先被他的下属捕捉到的;所以大家发言只是做一个排练而已,绝对不可能出现一种情况——所有人不按照官位发言,不按照级别发言,真的能够畅所欲言,童言无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所以,就算达利欧把那个原则告诉我们,我们也做不到。我们的制度环境、我们的文化根本不可能允许有如下行动:我们的风险管理官能够在事件发生之后迅速地判断它真正的风险在哪里,所有人能够配合他一起来思考潜在的风险在哪里出现,做一个沙盘的推演。基本上做不到这点。尤其是,企业越大,会越官僚,等级会越严格。我去过一些国企、一些民企,大的国企、大的民企跟官场也没有太大区别,民企也好不到哪去,外企的官僚主义比民企还严重——因为外企动不动就讲规矩、层层汇报,最后的结果就是信息被重重过滤、重重扭曲。所以,在这方面我很少看到比较成功的企业,这方面真的不容易做到。
第三个观念: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过去你只看到某一件事情的影响,但是现在你要有大局观——用经济学的话来说是“一般均衡”。你要知道,系统里每一个小的变故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变动。如果你看不到这点,你就会低估风险、忽略风险。什么叫风险?什么叫不确定性?往往是从一件小事开始爆发的。因为它是小事,所以大家不关注,等到变成大事的时候就来不及了,这就类似于蝴蝶效应。
第四个观念:从单打独斗到抱团作战。在一个承平世界里,在一个岁月静好的年代,你可以一个人居住,一个人工作,一个人上班,上班下班之后跟任何人都不打交道,没问题。但是在一个大白鲨世界里,你要是再这样单打独斗,你会非常危险。我跟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事情。我一个同事的儿子在海外留学,那个国家很不幸,新冠疫情频繁爆发。有一天,他发烧了,吓得不行,给他老爸发微信、打电话,说:我快死了,你救救我吧。为什么?在国外留学,都是一个人住,下了课谁都不管谁,而且那段时间上网课,上课都不用去学校,这人是死是活都没人知道。幸亏他老爸那天晚上刚好就没有关手机,刚好起夜,看了一眼手机,就发现这个消息;赶紧让他打电话报警、打电话叫医生,让他去敲旁边宿舍的门,让他去找当地华人留学生,总算把这个事情比较妥善地解决了。你想想这个事情多可怕。所以我刚才说,大家不要再一个人独处——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实用法则
刚才讲了那么多,终于要讲实战法则了。接下来,我想重点讲几个法则;对另外一些法则,我简单地讲一讲。
在一个大白鲨世界里,第一条法则是:确保生存第一,而不是利润第一。这是两件不一样的事情。为什么呢?我给大家看一个案例。假如你是投资者,你有两个项目可以投:项目甲,成功了有100万利润,失败了有20万亏损;项目乙,成功了有40万利润,失败了有20万利润。项目甲相当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乙是低风险、低收益。如果是按照主流经济学,或者按照一般经济学理论,根据过去的惯常思维,你会选择哪个项目呢?很简单嘛,哪个项目的期望利润大,就选哪一个。成败各有50%的概率,你一算,项目甲的期望利润是40万元(100万乘以50%加上负20万乘以50%,等于40万),项目乙的期望利润只有30万,所以毫不犹豫应该选项目甲,这就是我前面讲的利润最大化的思维。
但是我告诉大家,在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生存是第一位的。选择项目甲,很可能是错的。选择利润最大化,很可能是错的。为什么呢?如果你成功了,你得到100万,没问题;但是你一旦失败了,亏损20万很可能导致你这个企业就关门了。你说:有这么严重吗?亏20万怎么会关门呢?放在疫情期间,别说亏20万,亏10万都可能关门。所以你想想看:在疫情期间你有些项目要做,你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追求风险最小化?注意,这两个不是一样的。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能够理解:我要保生存,我要保证不管做哪个项目我首先能活下来,挣不挣钱是次要的,现在能活着就不错了。真的是这样的,这就是博弈论讲的“最大最小原则”。
什么叫“最大最小原则”呢?在多个项目存在的情况下,你去选那个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有最高收益的项目,这叫“最大最小”。也就是说,你是把最差的情况下的收益最大化,这叫最大最小原则,说起来有点拗口。简单地说,我们有一句古话“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里用的是后半句。不是哪个项目的利润高就选哪个,而是哪个项目的损失最小就选哪个。也就是说,你不能只看到好的状态,你还要看到在最糟糕的状况下,哪个项目能够带来最高的收益。这就是所谓的“底线思维”。
我知道“底线思维”这个词被很多人说烂了,问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用最大最小原则来定义,就很清楚了。我可以引用巴菲特的一个说法。2000年的时候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一封信里提到了所谓护城河理论——这个大家可能听说过。如果你没听说过,你可能听说过高瓴资本,它的创始人是人大校友张磊——捐了888万美元给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张磊最近出了本书叫《价值》,非常火,但你不能期望,看了张磊的《价值》就能做到像张磊一样的价值投资——千万别这么幼稚。张磊的成功有很多不可复制的因素,但是有一点我比较赞同,就是他提到的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
什么叫护城河呢?把商场比作战场,别人会对你攻城略地,别人会抢夺你的城池,所以你需要有一些护城河。这样的护城河就是在最危险的时候还能让你保障基本收益。一般来说,什么因素可能构成护城河呢?他提出了几条——品牌价值、顾客的黏性、顾客的转移成本、特许经营权、专利,等等,无非就是这些。所以,我的意思是,除了考虑在风险最大的情况下,哪个收益相对最大,做到“最大最小原则”,还需要有一个护城河——这是个主动行为,你要想办法建立护城河,有了护城河还要去加固你的护城河。当然,每个企业的业务性质不一样,护城河也不一样。有些业务的护城河可能是专利,有的可能是品牌,有的可能是业务生态/网络。但是企业一定要清楚: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要想有没有护城河——说白了,护城河是那些让你保本的东西,这个很重要。所以,第一条法则是,确保生存第一而不是利润第一。
第二条法则,永远都有备胎,而不是孤注一掷。传统的经济学研究,有的观点很有意思。郎咸平早年研究公司治理领域,发了很多文章,其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研究——他发现全世界70%的多元化的企业都是失败的,这跟大家一般的观点不一样。很多企业做大了之后都想多元化,很多央企搞房地产,这个也买,那个也买;格力也说要搞5G,碧桂园也要搞芯片……按郎咸平的那个研究看,这些做法都是盲目胡搞;所以,要干企业,在一个领域做大做强就够了——郎咸平的这个观点,其实还是一种传统的观念。按这种传统观念,企业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备胎,没有什么Plan B,就在一个领域做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它。但是,在一个非常态的世界里,在一个大白鲨世界里,这样做是不行的,这样做太冒险了,你永远要有备胎,要有Plan B。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是非常态的,你都不知道什么地方会有风险点。我前面讲了,奈特说的两条——第一条,整合;第二条,专业化。整合说的就是,你要充分地扩大你的业务范围;说白了,做大、做强、多元化,在一个风险的世界里是有优势的,因为不可能所有的点都爆发风险——这就是规模经济的好处。
举个例子:韩国的三星公司。三星公司占零部件总数70%的非核心零部件都来源于国外供应商,但是有30%的零部件是来自本国的供应商,而且每一种核心的零部件,至少有一家备用的供应商。换句话说,它永远不会把自己的命运押在某一家企业上。否则的话,万一那家企业倒闭了呢?万一那家企业员工得了新冠,上不了班呢?每一个环节如果只有一家供应商,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了,整个供应链就断裂了。所以,备胎很重要。
我跟大家说,在一个大白鲨世界里,无论怎么强调备胎都不过分。当然,备胎体现在管理上,就是管理冗余——你需要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平时根本用不着,但你千万别以为这个东西用不着所以是浪费了,不是这样的;这是必要的浪费,没有办法。
第三条法则,掌握核心技术,而不是完全依赖分工。国际贸易能够发展到今天,最主要的原因是依赖于国际分工——所有的链条上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个人只专注于生产上的某一个环节,越分越细;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在一个大白鲨世界里,类似疫情期间,这样过细的分工是有危险的。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美国奶农在疫情期间,平均每天倒掉1400万吨牛奶。过去我们的政治教科书里说资本家把牛奶倒到密西西比河里,是为了人为地制造短缺,以应付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等经济危机过了之后他们又可以卖牛奶。不管过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但是今天的奶农倒掉牛奶,真的不是为了制造短缺,因为现实中有很大的有效需求,那为什么不去销售呢?那是因为牛奶厂生产牛奶之后要消毒、密封、加工、运输、罐装,才能送货到终端;每个环节都可能有问题,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新冠肺炎、工人罢工了或者休息了,那么都完成不了生产销售流程。
那你会问,为什么企业不能自己做整个流程呢?因为自己全做的话,成本太高。在疫情爆发之前,美国牛奶主要销往学校和超市,卖给学校的比较多。卖给学校的都是大罐牛奶,为什么?因为学校的人多,一大罐牛奶可以分给很多人喝,不存在浪费。但是新冠疫情期间,大罐的消费基本都没了,变成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而家庭消费就用不了太大罐的。如果牛奶厂自己去挤牛奶,自己消毒,自己密封,自己生产奶罐,而且要把大容量罐改成小容量罐,那牛奶厂得投资几百万、上千万——等投资完了,说不定新冠疫情过去了,白投了,所以它觉得划不来,还不如把牛奶倒掉。
但是中国的牛奶企业不是这样,中国的牛奶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建立一个垂直一体化的供应链,也就是从上到下整个供应链都自己弄,所以反而在疫情期间能够比较好地挺过来。这么看,分工越细不一定越好。过去我们说,一定要分工;一般来说,市场化分工肯定是效率更高,垂直一体化虽然加强了控制,但是成本太高了。我刚才说了,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生存是第一位的,利润是第二位的。垂直一体化虽然成本更高,但更容易生存。分工虽然利润高,但是更不容易生存。在这种矛盾中,要做出选择。
第四条法则,要善于撤退,而不是一往无前。过去讲,做企业一定要做大做强,做成隐形冠军或者显性冠军;要做到行业的老大,要一直在这个行业深耕,要学习日本的工匠精神。没错,在一个常态世界是应该这么干,但是我要说的是——在一个大白鲨世界,还这么干,就完蛋了。在一个大白鲨世界里,不仅要善于一往无前,而且要善于在关键时候撤退。这是什么意思呢?往前走得越快,不一定是好事,说不定前面是万丈深渊,你却看不到。你为什么看不见呢?因为你按照原来的轨迹往前跑的时候,跑得挺好啊,一直都是阳光大道,你根本不知道前面有个陷阱或者悬崖,万一前面是个悬崖,怎么办呢?你说,悬崖勒马。问题是,你除了干这个之外不会干别的。所以,我特别欣赏一本关于互联网的著作里说的:一个好的企业不仅要善于冲刺,也要善于撤退、善于改道。
比如,比亚迪就是很成功的例子。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买比亚迪汽车的股票。我跟你们说,我有个朋友之前买股票亏了很多,后来新冠疫情期间我就跟他说:你听我的,你就买新能源汽车股、买农业股。告诉大家,后来这两类股都赚了。为什么买新能源汽车股?因为虽然疫情期间大家都不用车,但是疫情总会过去,疫情过去了,是不是报复性的买车啊,股票不就会涨嘛?!当时比亚迪汽车是一股七块钱,现在七十都不止了。
比亚迪成功地度过了危机,靠的不是汽车,而是它转产口罩;因为生产口罩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所以比亚迪很快转产,变成全亚洲、全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企业,就挺过来了。平时你怎么会想到,一个生产汽车的企业,怎么会改为生产口罩呢,这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这说明什么?有的时候不要一直傻着往前冲,你要考虑清楚你在关键时刻能不能撤退、能不能改道。有的时候撤退比冲刺更重要,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前面到底是悬崖还是山峰。
第五条法则,要更加重视短期,而不是着眼长远。我觉得现在大家暂时不要考虑未来10-15年的事,你也不用考虑2035年——我觉得官方的2035年表述跟普通人没有太大关系。你要考虑的还是未来三五年怎么样,怎么活下去,怎么活得更好,怎么稳打稳扎,怎么持续性地掌握必要的技能——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幻想未来10-15年的事情,我认为这种幻想没有意义——因为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你根本就没法预期未来;即使你去谋算,也可能是错的。
编前语:做为中国股票市场的弄潮儿,“基金经理”在20年投资生涯中几经沉浮,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经历过价值投资理念的冲突、频繁的“黑天鹅”事件、2006-2007年波澜壮阔的大牛市、2008年史无前例的大熊市、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海啸...他们始终秉承“投资者利益至上”的初心,牢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根本使命。值此公募基金行业20周年,金融界诚邀百位基金经理撰写亲笔信,与广大投资人分享他们的投资经历和投资故事。
波动的市场 情绪控制是投资第一堂必修课
-----公募基金行业20周年,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基金经理赵晓东给投资人的一封信
资本市场的变化莫测,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尤其是最近贸易战的数轮反复,各种观点众说纷纭,但没有谁能够真正准确预判事件进展以及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贸易战的实质影响显然不会如此迅速地传导到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市场短期剧烈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市场情绪。今天我想与大家聊聊,在市场波动起伏的时候,我对投资的一些看法。
资本市场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事件驱动和情绪扰动,目前业内还没有一个能够每年都获得很好收益的可靠方法。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在中长期为持有人赢得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还是可行的,这也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年轻投研人员初入市场总会尝试不同的投资方法,在不同的市场风格中体会和检验。在二十年的从业生涯中,我曾经尝试过成长股投资、行业配置、资产配置等多种方法,但最终能够熬得过熊市、在长跑中胜出的还是基于基本面分析的价值投资理念。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核心是人性,市场总是先于并且过度反应基本面的变化,大的波动都是人性、避险或者风险偏好扭转带来的。中长期我们可以通过价值投资来赚公司业绩增长的钱,中短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情绪,而没有人能够完全把握住人的情绪。
事实上,投资最忌讳的就是被市场情绪牵着走,基金经理每天都能接触到各方的大量观点,如果不能坚持独立思考,很容易被市场情绪挟裹,最好的结果也只是取得平均业绩。股市很大程度上是人性的博弈,投资行为要尽可能地剥离市场情绪的影响,坚持独立思考,不要因为外界干扰而轻易改变思路。潮涨潮落,泥沙俱下,但站在河中央的礁石上就不易被浪潮冲走。
价值投资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确实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何谓价值投资?我认为,价值投资理念应根植于基本面分析,最基本的是安全边际。基本面分析就是对上市公司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成长性、竞争力的研究,想在长期投资中取得超越平均的收益,就要对重点公司的上述要素有尽可能透彻的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能否长期保持,通常公司核心人员是关键因素。安全边际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差值。一家企业无论有多好,都不可能拥有无限高的股价,投资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系统性风险、资产配置风险、行业风险,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是减轻风险事件或判断失误造成的损失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安全边际高的公司,其股价往往处于弱势表现区域,通俗来说就是不在市场追逐的风口上,我们的任务就是寻找那些被市场忽略或低估的好公司,分析造成股价走势的现实和预期因素,在合适的估值水平上买入并坚定持有,这样的投资方法就是逆向投资,也叫左侧投资。不过必须意识到的是,即使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基金经理也很难做到精准抄底,可行的操作是尽可能在底部区域布局。买入后的一段时间内,市场风格可能还没有转向自己这边,这时候更要勇于坚持,只要假设条件、投资逻辑没有变化,就不要轻易随市场涨跌而大幅度调整组合。逆向投资,“买得早也熬得住”是关键。
同样,我们希望各位投资人也能在震荡的市场中保持理性。行情不佳,我和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同仁们更会全力以赴,尽最大的努力为您的财富保值增值贡献力量,共同分享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回报。
你们的基金经理:
赵晓东:香港大学MBA,14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淄博矿业集团项目经理,原浙江证券分析员,上海交大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投资经理,国海证券行业研究员。2005年后加盟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现担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权益投资总监、QDII投资总监,国富中小盘、国富弹性市值等四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公募20年特别策划之100位基金经理亲笔信
[亲笔信第一封]长盛基金经理赵宏宇:受托理财 任重道远
[亲笔信第二封]建信基金梁洪昀:2018投资三大关键词
[亲笔信第三封]招商基金经理付斌:相信真成长的力量
[亲笔信第四封]博时基金王俊:投资最重要的事是坚守估值纪律
[亲笔信第五封]泰康资产桂跃强:砥砺前进20年 开启基金新时代
[亲笔信第六封]国联安基金邹新进:投资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淀
[亲笔信第七封]南方基金章晖:对公募基金行业的思考
[亲笔信第八封]中信保诚基金吴昊:做好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亲笔信第九封]民生加银基金柳世庆:乌云背后有银边
[亲笔信第十封]长安基金陈立秋:稳中求进 坚守基本面
[亲笔信第十一封]华商基金李双全:穿越牛熊 感恩信任 继续用心
[亲笔信第十二封]融通基金付伟琦: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是有前瞻性
[亲笔信第十三封]泰达宏利基金庄腾飞:投资是时间的朋友
[亲笔信第十四封]华泰柏瑞基金方伦煜:新时代、新机遇、新价值
[亲笔信第十五封]汇丰晋信基金是星涛:离狂热要远 离真相要近
[亲笔信第十六封]富国基金曹文俊:中小创的春天还遥远吗?
[亲笔信第十七封]嘉实基金张金涛:疾风知劲草 烈火见真金
[亲笔信第十八封]华安基金胡宜斌:价值发现的等待和守候
[亲笔信第十九封]中信保诚王睿:选好投资兵器 斩获满意收益率
[亲笔信第二十封]创金合信基金董梁:美股宽幅震荡 优选中性策略
[亲笔信第二十一封]农银汇理基金史向明:做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
[亲笔信第二十二封]平安大华基金黄维:制造业产业升级暗藏巨大机遇
[亲笔信第二十三封]圆信永丰基金胡春霞:价值投资者最好的时节
[亲笔信第二十四封]中海基金林翠萍:公募基金体现专业投资的价值
[亲笔信第二十五封]德邦基金黎莹:回归本源 价值发现之旅
[亲笔信第二十六封]国泰基金彭凌志:磨练心智 静候花开
[亲笔信第二十七封]鹏华基金冀洪涛:风雨20年 透过波动看资本市场变迁
[亲笔信第二十八封]前海联合基金王静:以工匠研究致敬价值投资新时代
[亲笔信第二十九封]嘉实基金张琦:发掘新经济龙头发展机遇
[亲笔信第三十篇]汇添富基金赵鹏飞:中国高端制造领域前景广阔
[亲笔信第三十一篇]东吴基金程涛:资源有效配置指日可待
[亲笔信第三十二封]天弘基金肖志刚:改革开放40年 适应投资新时代
[亲笔信第三十三封]信达澳银基金李朝伟:迎接资管大时代
[亲笔信第三十四封]华夏基金荣膺:期待指数投资蓬勃发展的下个二十年
[亲笔信第三十五封]前海开源基金苏辛:我有一樽酒 欲以赠远人
[亲笔信第三十六封]工银瑞信基金杜海涛:基金经理首先是风险管理者
[亲笔信第三十七封]中欧基金曹名长:价值投资 稳健徐行
[亲笔信第三十八封]易方达基金范冰:股票长期投资业绩靠什么?
[亲笔信第三十九封]信达澳银基金唐弋迅:债券投资的长逻辑和短逻辑
[亲笔信第四十封]东方红资管饶刚:长期坚守 赢得信任
[亲笔信第四十一封]银华基金孙蓓琳: 应对大于预测 定投是更好的选择
[亲笔信第四十二封]鹏华基金王宗合:拥抱“原则” 穿越惊涛骇浪
[亲笔信第四十三封]恒生前海张勇:投资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学科
[亲笔信第四十四封]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坚信“长锚” 享资产增值
[亲笔信第四十五封]华夏基金陈斌:投资像看海 应顺应大势抱朴守拙
[亲笔信第四十六封]新华基金姚秋:关于价值的再思考
[亲笔信第四十七封]财通基金谈洁颖:相互理解 相伴花开
[亲笔信第四十八封]泓德基金王克玉:发现价值 坚守成长
[亲笔信第四十九封]华安基金许之彦:做指数与指数化投资的坚定践行者
[亲笔信第五十封]凯石基金刘晋晋:好赛道中寻找优质企业并长期持有
[亲笔信第五十一封]摩根士丹利华鑫王大鹏:机会大于风险 看好医药 [亲笔信第五十二封]富国基金王乐乐:A股能不能抄底? [亲笔信第五十三封]农银汇理基金韩林:从“出奇”到“守正”的转变
[亲笔信第五十四封]银河基金杨琪:基金投资慢就是快 少就是多
[亲笔信第五十五封]银华基金王华: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亲笔信第五十六封]嘉实基金邵健:成长投资将继续保持生命力
[亲笔信第五十七封]诺德基金郑源:养老型FOF基金围绕经济周期配置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