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文章正文

关于诚信的格言

未命名 2024年12月18日 14:30 1 乾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108-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基于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各个学生的价值。因此,在全新的背景下,应当重视创新教育管理模式,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障教育的质量。 一、小学教育管理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1. 过于单一的管理模式 以往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主要负责开展各项教学活动,重视面向学生讲授知识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教学的目标。此外,学生需要严格地按照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与生活活动,受到我国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管理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分数开展,无法全面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基于上述状况,加快对于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2. 僵硬呆板的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学生的成绩高低论英雄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学校中,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习惯与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阻碍管理模式的创新 近些年,学校不断地扩招,学生数量与规模扩大。然而,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不利于保障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将精力集中于评职称中,忽视对教学的研究,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落后的教学方式,既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至课堂教学中。相反,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感觉身心疲惫,传统管理的管理模式,严重着教育管理者,导致教学课堂沉闷无趣,挫伤教师的教学热情,压制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教育管理模式一直得不到创新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4. 缺乏完善的培养机制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教育事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对于教育者以及管理者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大部分小学教育者的学历层次较低,高素质的人才严重缺乏,加上学校培养培养管理队伍的投入,缺乏完善的队伍建设机制,无法体会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面临着岗位与能力不相匹配的问题。尤其是部分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经常性地将行政管理与教育管理工作相互混合,无法发挥出管理层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教育管理 1. 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学校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进一步地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人精神层面的社会价值以及个体价值引起广泛的关注。因此,管理者应当重视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起民主化与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当不断地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阶段,学校主要通过分数、进度以及效率等可量化的指标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该考核方式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教学的质量,仅仅是反映出教学的数量,无法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甚至部分的教师盲目追求教学的进度,不断地加快教学速度,忽视对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考虑。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地通过考核,但是无法保障教学的质量。然而,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管理者应当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与沟通,转变教师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 3.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在认知发展特点等方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与促M者,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传授丰富的知识内容的同时,更要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突破以往的教育管理模式的束缚,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为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4. 建立健全教育评价体系 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一直沿用以往落后的教育评价体系,阻碍着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往的评价模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查学生对于书本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不重视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态度。因此,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下,重视考核教育工作者的引导能力,促使其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管理的观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的职业能力与教学效果。 5. 完善竞争与奖励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内深入推进,应当采取合同制取代以往的终身制,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促使教育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应当采取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的要求,以择优聘任以及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拨优秀的教育管理者,不仅如此,学校应当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将员工的工作业绩与薪酬待遇相挂钩,体现出工资待遇的差别性,既可以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又可以创新教学管理的模式。 6. 转变落后的观念 随着新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重视改善与创新教育管理理念,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应当转变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在教育管理中积极融入新课改内容,在教育管理领域逐步地渗透自由民主化的理念,推动新改革的顺利进行;其次,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体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行责任负责制,明确各自的职责;最后,应当加强对教育管理者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管理者队伍,推动管理品牌效应的提升,充分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引起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与方式,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形势,为小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供重要保障,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使得小学教育管理得到全新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丛日红.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67. [2] 潘光跃.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路初探[J].小作家选刊,2015(21):212-212. [3] 吕春琴,谢根甲.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教育管理[J].科技视界,2015(10):200. [4] 安香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3). [5] 刘晓苏.浅谈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小学教育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2. 一、新课程改革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贯彻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自主获得新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高中阶段,尤其是从高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内容的增多,教学时间的缩短,客观上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方法。与旧教材的内容相比,高一经济生活内容以前教学时间为一年,现在要求一学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高一下学期的政治生活旧教材放在高三才学习的内容,现在高一下期学习对学生是有难度的,在高中阶段还增设文化生活以及选修内容。从整体上说,比以前所学习的内容增多,学习的科目增多,总体教学时间缩短。为更加有效的课堂效率,必须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方法。 3、教材编写的特点,呈现的方式,增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教材编写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注重了理论知识与时代性相结合,融入了新知识,新观念。在教材呈现方式上,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旧教材相比,增加插图,图标,漫画、情景等,从情景出发,通过基于生动的案例,基于真实情景,基于启发性问题的设计中阅读探究。使学生入眼,入耳,入脑。通过启发提问,学习活动,综合探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课本不仅是教材,更是读本。 4、新课程改革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学习型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是一种美德,而起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人的一生。同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活动的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多。培养具有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探索的能力是即将成年的高中生走向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强化意识,尝试成功,愿意自主学习。经常灌输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经常给学生讲一些高考状元,本校,本年级学习优胜者重视自主学习领先的实例,我在教学教育中还给学生讲法拉第自学成才的故事,讲门捷列夫艰难求学的故事,讲彼得大帝为振兴国家游历西欧学习技术的故事,唤醒主动学习,成就自己的事业。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知识,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空间,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笔者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时,创设高一同寝室的学生有的高档名牌手机,有的抵挡手机,没有手机的同学给父母打电话要买手机的情景,要求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各自的消费心理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贴近学生的实际,有话可说,有措施可提。在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自己主动参与,并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感受成功,体验成功,推进学生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并形成习惯,愿意主动学习。 2、培养习惯,优化方法,善于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关键点是抓住教材目录,课题,框题,了解主干,深层次是记录本课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疑难问题。正如布鲁巴克所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也正如于漪所说:“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的过程。” 其次是听课的习惯,首先是要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下,设计真情实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推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笔者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敢说,会说,善说,静思,善问,行动”的班级氛围和课堂氛围,说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学习《公司经营与发展》这一框时,笔者创设泸州老窖兼并五菱酒厂,面对郎酒等白酒的竞争,面对打造白酒金三角政策,你作为领导者,职工,怎么做?你怎样评价他们的决策。贴近生活,大家踊跃发言,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建言献策,积极自评与互评。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经营好发展好公司上。其次,作为政治学科,在高一年级尤其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课堂笔记首先要记载的是本课的主体知识结构,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方便自主复习。 复习的习惯,特别要提醒和要求学生注意的是复习归纳整理成问题。使知识问题化。以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高层次甚至整个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也正如顾明远教授说:“21世纪的教育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敢想敢说,善于创新,也就是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有的是边做边翻书,有的是先看书后做作业,有的是先做作业后看书。我们倡导的是后两种,这样可以有效检测自己。并且对不熟悉的知识做到印象深刻。 3、了解特点,利用资源,高效自主学习。教材是由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组成。单元及序言简要告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课题及导言简述本课的主题。框题是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目题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正文是学习的主体内容,辅助文,专家点评,相关链接是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或者对实例,资料,数据的引述。了解各自的地位及组成,自主学习,看目录,看课题,看框题,看目题建立整体体系,反看情景资料运用观点分析材料情景,这样做到高效的阅读教材,高效的运用教材。 善于利用《聚焦课堂》等参考资料,高效自主学习。根据知识构建,帮助建立学案,了解体系;根据疑难分析,提升学习分析能力;根据重点知识例题降解练习,做到先学后教,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4、开发资源,联系生活,快乐自主学习。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有手机,都有自己的QQ,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群。作为教师也可以加入到班级群中,共同关注的话题,参与其中,感受学生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快乐的学习。笔者在布置假期有关探究《投资理财的选择》《个人收入的分配》《身边的企业家》的活动时,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注意事项,在班级QQ群中,探究结果可以发到我的电子邮箱,也可以书面的形式。同时我也参与他们的讨论。这样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经济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体会经济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当然在教学活动学中,也注重要让学生认识经济知识的实用性,能够用经济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快乐学习。 三、在新课程改革下,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注意事项 1、加强老师的指导,不断发现问题并修正完善。 进入21世纪,也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类医疗机构都需要针对病人、医药等方面的数据管理及分析处理。这对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们纷纷设立卫生信息管理的专业岗位,也急需相应的专业人才。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指出: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医学教育领域,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1] 针对社会的需求,医学院校设立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以培养所需人才。高职专科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以职业服务面向就业岗位及岗位胜任能力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此类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1 卫生信息管理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岗位要求 在各级医院,专门设置卫生信息管理岗位,是近十多年的事,医学院校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也是近些年的事。近些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迅速,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纷纷大力发展其网络数据平台,对卫生信息管理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作了相应的调查。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两部分,一是部分往届毕业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他们在医院的相应岗位就业;二是医院的信息管理科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员。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涉及学生问卷160份,医院管理人员4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在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对于信息技术的职业能力需求。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在医院,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归属于信息科,此岗位的工作范畴主要涉及医院的信息系统即医院数据管理平台的管理和日常运行维护,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例如:熟练掌握常见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使用,基本的网络测试和网络操作等等。 ② 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和常见故障维修能力 在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中,一般由医院数据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系统、诊疗系统三个部分构成。无论是哪个系统,核心是计算机,因此,管理人员要具备能够保障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维护能力。并且,对于计算机出现的一般常见故障,要能够迅速处理和维修,保障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③ 具备数据库基础管理能力 现在各级医院都设置了计算机网络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院的数据存储和信息处理。所谓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其技术实质就是数据库的管理的应用。现在常见的数据库为SQL、ORACLE等,因此,管理人员应具备这些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④ 具备计算机网络使用和日常维护能力 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网络上,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必须保障的。因此,信息管理人员要维护计算机网络的日常运行,要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具备处理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常见故障的技能。 2 高职专科医学校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明确了医院信息管理岗位的工作需求。但在高职专科医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和市场需求的岗位工作能力需求有些脱节,即不能胜任岗位需求,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 ① 重医学知识,轻计算机专业知识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前几年主要开设在医学本科院校,这几年在医学专科学校也开设了此专业,但在专科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普遍都具有重视医学知识,轻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特点。学校的主导思想,是医学知识的学习为主,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为辅。但是,专科院校由于学时限制的原因,没能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造成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医学知识学习不够深,信息技术也掌握不好的局面。 ② 对计算机操作技能重视不够 某些医学专科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医学知识、管理知识、信息技术三个部分构成专业的培养。这个人才培养方案看似不错,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校重视理论教学,忽视计算机的操作教学。 ③ 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不能完全适应岗位需求 部分医学专科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照搬了本科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忽略了本科院校的学制和专业培养的侧重点;或者仿照了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没有将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有机结合。毕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不能将所学立即用于工作之中。 3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前面的岗位胜任力的调查分析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① 重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论,结合卫生信息管理岗位的工作需求,选择计算机课程,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从计算机基础教学,到专业教学,构建计算机课程体系,以涵盖适应岗位需求的计算机技能。 ② 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课程标准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得知,以前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标准是适应一般技能的,没有突出本专业所需求的技能要求,因此,课程改革中,要根据岗位的需求,增删课程内容,修订课程标准。 关键词:认知诊断,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133-02 当前,各大高校对各种专业课的理论课课程考核大部分都是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1]。该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但是往往课程考核结束后学生仅仅能知道自己的该门课程这套试题的分数,老师们也仅仅是得到全班同学的总分分布情况,而总分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整体情况等。2001年, 美国通过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NCLB),规定美国所有实施的测验必须给家长、老师和学生提供诊断信息。在21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更现代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讲授和高校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一个教学改革参考。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经济管理、信息类各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它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水映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程度。该课程主要从管理科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运筹学等技术辅助管理决策,使学生了解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性,熟悉其相关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分析、设计、实施实际应用系统的方法;培养学生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处理管理信息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日后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情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关系到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甚至还将影响社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因此,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得到了教育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2-4]。本文分析了认知诊断理论,并将其应用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中,设计了在线的基于认知诊断理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系统。 1 认知诊断理论概述 只能提供单一总分结果的测验已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认知诊断理论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测试报告单一总分的缺陷,可提供更加丰富的测量信息,即能够测量出学生在学科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5]。 认知诊断是现代测量理论的核心,它是认知心理学与教育测量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当前国内外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研究的热点。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是认知诊断理论的两大基础。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过程和记忆过程机制。通过对测量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测量、加工过程等各认知变量做认知分析,构建认知心理学模型,使得测量理论具有心理学的特征,且其测量结果更科学和客观。心理测量学是所有测量理论的基础,也是认知诊断理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认知诊断理论应用到测量理论中,从测验设计、测验项目编制、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的数据分析都需要心理测量学的支撑。 当前,认知诊断理论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测量系统中,得到了教育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姜月香[6]利用认知诊断技术,结合现代教育测量方法与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能够提高考试内容效度的命题方法并明确了整个命题过程,相较于传统命题方法,新方法在对考试内容的效度与对考生能力评估的全面性两方面都存在明显优势。朱天宇等人[7]针对传统认知诊断模型和传统PMF算法在学生试题推荐方面的缺陷,提出了以综合结合概率矩阵分解和认知诊断的个性化试题推荐方法。艾小芹[8]根据认知诊断评估理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并构建了个性化英语学习在线诊断模式和系统,对系统的需求和功能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其数据库,通过该系统,学习者可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并获得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指导。认知诊断理论研究中对认知诊断模型的研究,是认知诊断理论应用到各个领域测验系统中很重要的方面。认知诊断模型是指一种对认知结构具有诊断功能的计量模型。通过评估被测试者的认知能力水平,将其认知结构进行模式化后,对其进行认知能力的诊断,可以定量地考察被测试者的认知结构区别和个体差异。 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知识点分类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它综合应用了专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有关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学等。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的知识点: (1)信息的含义:注意与数据的区别(与数据结构课程有关) (2)管理信息系统概念:主要包含其分类、现代管理方法等。 (3)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4)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制定管理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等。 (5)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业务流程,数据流程,数据字典等。 (6)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各个环节的设计原理、要求和方法。 (7)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系统运行维护及评价等。 (8)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运行管理和评价等。

球探大全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球探大全网渝ICP备202301542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