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独自带2娃留学新西兰,老公在中国赚钱养家,一度后悔移民的决定
未命名
2024年12月16日 22:56 3
嘉许
自述:Cherie Chen
采访:文朝
比起大家的移民故事,我的平淡许多,因为我就是那个吃饭睡觉就拿到新西兰PR的人。
不过移民所受的苦,我老公先帮我跟孩子受了,在此谢谢老公的付出并分享我们的故事。
留学后找工难
我老公1996年技术移民到新西兰,大学读的是电子工程。
不久,他爸妈和哥哥也靠家庭团聚拿到PR到奥克兰定居。
他刚来时,找不到电子工程的相关工作。
因为是技术移民,没什么钱,为了生活曾去豆腐店打工、去桑拿店洗毛巾。
据他形容,每天下班后累到一躺就秒睡。
工作了一阵子,觉得实在跟想象中的移民生活相差太远。
随后,他申请了奥克兰大学的电子工程的研究生,申请学生贷款继续读书。
不过,拿到硕士学位后,他还是找不到工作。
2000年,他原本打算去美国硅谷发展,但就在那时认识了我,所以他就带着一点纽币跑来台湾找工作。
因为当时台湾的科技产业很发达,所以他很快入职,然后我们就结婚了。
上有老下有小
我们也算是白手起家,婚后刚开始没什么钱,房子也是租的,但是他很努力。
大女儿2岁时,我们在台北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房子。
后来小女儿出生,为了赚更多钱,他换了一个必须外派中国大陆但薪水较高的工作。
从此,我就开始了“假性单亲”生活。
我一个人在台北照顾两个女儿,他一个人在东莞努力工作,两个月回台北一次。
分隔两地的生活很辛苦,我们每天都会视频聊天。
也就在那时,一个全家移民新西兰的想法开始萌生。
在大女儿读小学时,他曾提过一嘴,问我要不要先带女儿去新西兰。
但因为我爸爸身体不太好,我舍不得离开台湾。
后来大女儿上初中,读书读到都长白头发了,我才惊觉再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
我挣扎了很久,是留在台湾陪父母,还是带女儿去新西兰读书。
在我犹豫不决时,爸爸不幸住院,3个月后就离开了。
当时妈妈身体还不错,我也有2个妹妹和1个哥哥可以照顾她。
所以,我们决定跟女儿谈谈,问问她们的想法。
当时大女儿读初二,小女儿读小六,我们分析了读书、语言、社交、生活等等方面。
两个女儿都表示愿意去往新西兰。
买房、择校、申PR
2017年,我们踏上了移民之路。卖掉台湾的房子,然后到新西兰看房、找学校。
我也申请到了新西兰身份,因为结婚同居生活18年,十分稳定,3个月后,移民官直接给我发了PR。
在这期间,我老公也试着在澳新找工作,但他的产业真没什么工作机会。
2017年7月,我们一家四口正式登陆新西兰。
老公只申请到了两周的假期,随后就赶回中国大陆继续工作。
而我留在奥克兰,过着“假性单亲”的生活。
接下来,两个女儿要申请入学,还好我会一点英文,填入学申请、联系学校、带女儿去考试面试,然后在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一度后悔移民的决定
一开始语言不通,女儿们很辛苦。我能做的就是陪伴,听她们每天讲学校的事。
遇到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就跟老公视频,然后一起讨论。
我在移民前思考了很久,真的要带女儿出国读书吗?
她们在台湾成绩都名列前茅,来到放牛吃草的国家还会继续努力吗?
刚来新西兰,没有隔天必交的作业、每天必考的小考,大女儿就像脱缰野马一样,变了一个人。
没看到她在读书、写作业,还三不五时跟我顶嘴大吵,老公又不在身边。
那时我真后悔移民,觉得因为自己错误的决定毁了女儿的前程,可开弓没有回头箭。
直到有一天我跟大女儿又有口角,她说了一句“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然后我就告诉自己该放下了。
小女儿刚来时,几乎是英文文盲,常常就是老师下了指令,她坐在座位上手足无措,这对她来说是很大的打击。
虽然学校有安排课程,但短时间内英文不可能突飞猛进。
于是,她规定自己每天上学校提供的学习网站读文章,不认识的单词就抄下来,一天至少背20个。
她的单词量,就是这样累积起来的。
在高中入学考试时,她进了快班,此时她才来新西兰一年半而已,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放养还是鸡娃
于是,我决定让两个女儿完全对自己的课业及未来负责,我不再干涉。
有问题或疑惑时随时可以来找我谈,其余的我选择放手、信任。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作为母亲我尽量因材施教。两个女儿性格迥异,我面对她们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我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期望加诸在她们身上,不会强迫她们读某个科系,或选什么课。
在她们确认之前,我们会讨论一下,然后让她们自己做最后的决定。
我父母对我的教育也是尊重我的选择,这点也影响我对女儿的教育态度。
身边也有几个朋友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紧张,所谓的“鸡娃”,上补习班、学各种才艺。
我对自己说,当初是为了逃离台湾的教育来到新西兰,现在就要把台湾教育那套抛在脑后,入境随俗、心随境转。
初来乍到的心理落差
我觉得,女儿们在新西兰最大的改变是,这里没人会逼你读书,完全靠自觉。
她们得学习时间管理,因为放学早,回家有很多时间可以利用。
如何安排做功课、复习功课以及休闲娱乐,成为很重要的课题。
初来乍到,女儿们最大的挑战就是语言,这限制了她们的社交生活。
小女儿告诉我,她以前在台湾有点社交牛逼症,遇到什么人都能聊。
来到这几乎有一年的时间都不敢开口说话,从9年级开始才敢跟本地同学聊天。
大女儿在台湾时成绩很好,来到这有一次参加学校颁奖典礼后,回家她很沮丧地跟我说:“以前在台北学期末我都会上台领奖,现在只有在旁边替人鼓掌的份。”
但后来,女儿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大小小的奖也拿下不少。
学习、睡觉、兼职
在台湾,女儿们都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来到这才发现原来教育是可以很多元的。
除了必学的语文、数学等科目,还有营养学、社会科学等生活方面的体验课。
现在,大女儿在奥克兰大学读大二,修了2个科系,课余打了3份工,用自己的存款买了一辆二手车,她满18岁后就再也没跟我们要过钱。
小女儿还有两年高中生活,她选择相对新西兰国内文凭较难的IB课程来学习。
课余她在西餐厅做兼职,参加学校篮球校队,假日有时候会去社区做义工,还跟同学一起去净滩以及净校活动。
每天充实的课业还有课余的社会服务,让她觉得学习、为了未来努力是一件开心的事。
看到她们现在的生活很充实,我也觉得很欣慰,如果在台湾,她们可能就是一直读书而已。
台湾的教育跟其他亚洲地区差不多,就是制式的课本教育,每天都有隔天必交的作业和小考,放学时间晚,睡眠时间少。
新西兰的教育比较多元,注重全面性思考,作业通常都是几天后才交,所以有比较多时间准备。
我其实就是希望她们在学习之外身体要照顾好,在新西兰读书可以睡好,这是我乐见的。
“假性单亲”的挑战
虽然我常自嘲纽村很落后,好山好水好无聊,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生活,还是觉得很幸福。
对我来说,移民到新西兰最辛苦的部分,就是人生地不熟又没朋友,还有“假性单亲”的孤单。
“假性单亲”最大的挑战是任何事都必须亲力亲为,特别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沟通不良,又是自己一个人面对,经常欲哭无泪。
如果要有什么建议给独自带娃的妈妈,应该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照顾孩子。
我的原则是尽责,但不牺牲。
缺失的父女相处
再来说说我老公。
我工作经历不长,婚前在一家教科书出版社当文字编辑,婚后不久怀孕就辞职了,之后一直当全职妈妈。
我老公自己一个人在中国大陆努力赚钱多年,错过女儿的成长,他其实很自责,但又没办法,因为要养家。
女儿们总是觉得跟爸爸有代沟、难沟通,所以一直以来父女关系都不怎么好。
每次他们有争执,我夹在中间也很为难,但是我也搞不定。
我觉得如果让我老公重新选择,他可能宁愿少赚一点,然后陪女儿长大吧。
2019年,由于公司变相减薪、该有的福利都被取消,于是他拿了遣散费就离职了。
可能年纪比较大,机会也不多,面试也都没下文。
2019年12月,他回来过圣诞节,后来疫情爆发就一直留在奥克兰,可能真的要直接退休了。
目前我们的生活靠之前的存款还有房屋租金收入维持,因为我们买的房子很大,自己一家人住楼下,楼上就出租给一个Kiwi家庭。
今年1月,我们一家四口来了一趟两周的新西兰南岛旅行。
因为跟女儿相处的时间多了,一大两小从争执不断到互相了解、沟通,算是失业之后的最大收获吧。
关于教育,最后我想分享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强迫孩子走你希望她走的路。
可以沟通,适时表达,分析未来让他们了解,但最后还是让孩子选择自己想走的路。
- End -
- End -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