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文章正文

有关太极的论文

未命名 2024年12月16日 18:58 1 彦晴
有关太极的论文(精选10篇) 太极达人林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太极拳。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太极拳是一种让人摸不透的拳法,说它刚,也不全刚;说它柔,也不全柔;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正所谓阴阳结合。太极拳包蕴了阴与阳两个不同的元素。 当林老师的徒弟为我们表演太极拳时,我分外认真地去观察,发现了太极拳的拳法中的的确确蕴含着刚与柔! 回到家,我重新想了一下。我发现太极拳的拳法与我们的为人处事是非常相似的。当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指责他人,应该与太极拳法一样,我们既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还得转换为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不仅如此,我们最好还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判断对错。这样的阴阳双面结合,是最好、最理智、最正确的解决方法! 这让我回想起了二年级的一件事。坐在我前面的小明是一个很热心肠的同学,有一次语文课上,我的钢笔不小心掉到他椅子的正下方。他发现之后,立马要帮我捡。当他弯下腰时,不小心撞到了我的水壶。水洒在了我的语文书上。那时我十分生气,上去就打了他一下…… 这让我回想起二年级的一件事,有一次上语文课,我的笔不小心掉到前面同学小明的椅子下方。他很快就发现了,想弯下腰帮我捡起来,谁知,砰的一声,他不小心撞到了我的水壶,水壶摔在了我的桌面上,水花四溅,一时间我的语文书都湿透了。“真是帮倒忙,要是被老师发现了怎么办,一定会被批评的!”我越想越生气,一只手紧紧握住拳头,恶狠狠地朝他头上打去。小明立刻转过头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迸出熊熊怒火,也抡起拳头向我扑来…… 假如当初没那么冲动,没只顾自己的感受的话,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了!假如当初能我冷静下来,考虑主观、客观,以及对方感受之后,再做出判断,那我一定不会打出鲁莽的一拳!我当初应该这样想:虽然我的语文书湿了,但可以再晒干嘛!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也是出于好心,我还是得感谢他啊! 是呀!假如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阴阳双面结合,既考虑主观,又尊重客观,那么世界上永远是春天! 学校的“太极风”,别有一番韵味。一声“起势”,流水般的音乐泻下,为大家的太极拉开了帷幕。踏着音乐,开始了我们的推掌、握拳、跨步。缓缓舒展开身体,行如流水,融入天地之间。“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手挥琵琶”,一个个功步,荡漾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大家轻缓而整齐地舞动着,演绎中华之美。大概微风也被这中国功夫吸引了,有时驻足痴望;有时兴致高涨,爬上我们的指尖与我们共舞;有时还和树上的绿叶一起欢呼。身体的轻动、心灵的洗涤,又一次的熏陶。之前,学校为我们太极“牵起了一条红线”。现在,太极已成为我们学校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核心思想,练太极不需要排场奢华,但需要来自心灵的沉淀,就犹如点睛之笔。学习太极其实是在品味人生和感悟世界,就如同品茶,用心感受才能品出其中的淡香。心如止水,将自己融入世间万物,才能做到似蛟龙游凤、形如流水,必能品味出太极的深远。 所谓太极,清心清欲,强身健体。 太极,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功夫,用它独特的魅力为大家献上一场“清心健体”之旅。公园里、校园里、舞台上都有它的身影。它令我们受益无穷,它柔和、缓慢、轻盈、刚柔相济,既修养我们的品性,锻炼我们的身体,以它的恬淡征服了我们的国人,成为令我们的受益终生的中国功夫。 h指数一经发表, 立即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 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被认为可以从某一程度上弥补传统文献计量指标在作者成就评价上的缺陷, 同年《Science》[3]Random Samples栏目里Data Point和《Nature》[4]New栏目中均报道了h指数。随后, h指数的研究论文持续增长, 而且被应用到越来越广泛的领域, 如学术成就、期刊的评价, 研究热点的调查, 馆藏资源的利用等[5]。本文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 对该主题进行剖析, 希望对此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1 收集数据 1.1 数据源的选择 笔者以Web of Science (WoS) 平台为基础, 涉及到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HCI)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cience (CPCI-S)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ocial Science & Humanities (CPCI-SSH) 四个子数据库, WoS是Thomson Reuters 公司旗下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的主产品, 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领域, 共9, 000多种核心学术期刊, 而且四十多年来该公司本着严格一致的选刊标准:即考查期刊出版标准、编辑内容、国际多样性和引文分析[6], 因此, 所收录期刊的数量和质量为世人所称道, 故本文以此平台为数据源来开展研究。 1.2 数据的收集 通过背景资料分析, H指数始创于2005年, 且属于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在WoS平台中被收录在SCI数据库中, 后发展到各个学科, 故需选择WoS平台上的SCI、SSCI、CPCI-S、CPCI-SSH四个数据库源, 入库年份为2005-2009年间。为避免漏检, 主题词 (TS) 为“index h”、“h index”和“Hirsch”, 但姓为Hirsch的有很多, 故用逻辑运算符SAME限制, 形成检索式# 1 (如下式) ;浏览记录中可以看到Shannon* or Wiener* or Hamiltonian* or hazard*等人提出的在各领域内的h指数, 需要被排除;在检索过程中发现, 引用了HIRSCH JE的h指数原始论文的成果不在上述检索结果内, 故在WOS平台的“被引参考文献检索”中再次进行检索# 3, HIRSCH, J.E.的原始文献被276篇文献引用;然后再利用出版年和学科类别的缩检, 如# 7, 最终得到365篇符合检索要求的数据。 #1 ts= (“index h”or“h index”) or ts= (Hirsch same index) 490篇记录 #2 ts= (Shannon* or Wiener* or Hamiltonian* or hazard*) 54, 142篇记录 #3 被引作者= (HIRSCH JE) AND 被引年份= (2005) 253篇记录 #4 #1 not #2 or #3 431篇记录 #5 ts= (“Brownian motion”) 3, 495篇记录 #6 #4 NOT #5 419篇记录 #7 #4 NOT #5 精炼依据: [排除] 学科类别=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R AGRONOMY OR PLANT SCIENCES OR GEOSCIENCES, MULTIDISCIPLINARY ) AND [排除] 出版年= ( 2004 ) 365篇记录 1.3 研究方法的确定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 即以学科文献的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 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综合性定量分析方法。近代, 文献计量学又衍生出了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 可用于评价学科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前沿问题、学者和机构的研究情况等。 此外, 本文还使用统计软件Medlib对以txt文本格式导出并转化为Excel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求解、绘图。 2 h指数研究论文分析 2.1 学科分布特点及生命周期分析 (1) 学科分布特点。h指数的研究虽源于物理学家的思想, 但其学科属性还应归属为图情专业里文献计量学范畴, 统计数据也显示出:此项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信息学, 占研究总量的35.62%, 起着主导作用, 并与计算机专业呈高强度交叉的态势:计算机的2个下位学科 (各学科应用和信息系统) 各占14.79%和10.14%, 此外, 还有综合性、生态学、数学等学科, 相关研究论文所属的前5位学科情况见表1。而且, 在365篇论文中, 大多涉及到2个以上的学科, 充分体现了当今科研跨学科发展的趋势。 表1论文主要学科分布 (前5位) (2) 生命周期分析。学科的文献增长一般可为4 个阶段:即缓慢增长的初始阶段、指数增长阶段、线性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7], 但表现在各学科的形式略有不同, h指数的研究从开始就表现出非常旺盛的生命力, 2005年仅有23篇相关论文, 而2006年却有42篇, 几乎翻了1倍, 2007年论文数达到107篇, 是2006年论文总数的2.54倍, 此研究没有经过缓慢的初始阶段, 就直接进入到指数增长阶段。根据文献逻辑增长曲线的描述:undefined① F (t) 代表时刻t的文献量, k为文献增长的最大值, a为统计初始时刻的文献量, b为持续增长率, e=2.718。对①式求一阶导数可以得出:f函数单调增加, 随着t的增加, 趋于无穷, f值为k。 undefined② undefined 由①②③式可以推出函数的拐点为 (lna/b, k/2) , 当t0, 为凹函数, 在区间 (0, lna/b) 内函数, 曲线上升的趋势由缓慢逐渐加快;当t>lna/b时, 函数f (t) <0, 为凸函数, 在区间 (lna/b, ) 内函数, 曲线上升的趋势却又逐渐转向缓慢。 根据统计数据, 由于h指数研究初期2005和2006年增长过于迅猛, 所以在取b值时, 以07, 08, 09年数据平稳增长段为主, 将2007年数据为基准, 增长率b约为0.4, 从而推出t=lna/b=11.6821, 按年增长率的几何平均公式④来计算得出k=12132。 m=a (1+x) n ④ a基础数据 (a) , n发展年限 (t) , m最后得出的数据 (f (t) ) , x年平均增长率 (b) 将a、b、k值代入①便得出25年内论文数量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 横坐标为年度, 纵坐标为论文数量, 从开始到第8年 (ab段) 为论文的指数增长期, 接下来到第18年为直线增长期 (bc段) , 此后数据进入缓慢增长期 (cd段) , 如此, 可以推断h指数的研究将会是今后几年的研究热点, 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2.2 核心作者和单位测度 (1) 科学生产率分析。 洛特卡定律[9]是由美国学者和科学计量学家Alfred J. Lotka在1926年率先提出的, 它是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规律, 又称“倒数平方定律”、“平方反比律”, 第一次揭示了科学工作者与论著数量之间的关系, 具体公式为:f (x) =y (1) /x2, y (1) 表示写1篇论文的作者数。 根据数据显示共有659位作者撰写了此项主题的论文, 按作品数量被分为10类, 其中论文数量最多的为EGGHE, L., 其次是ROUSSEAU, R.、BORNMANN, L.和GLANZEL, W., 随着论文数量的下降, 作者人数逐渐增多, 因此, 公式中y (1) =579, 这样求得一系列数值, 得到曲线图如图2所示, 实际数据与理论数据基本相符, 斜率在数值2附近。 (2) 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是指在某领域研究占主导的作者, 主要测量指标有论文数、引文量、无自引和h指数等见表2, 论文数一定程度上体现作者的科研水平, 故本文取了发表论文超过5篇的作者进行分析, 但数量只能说明作者在某方面研究的活跃程序, 并不能代表科研质量, 引文量是标志着后人对前期成果的吸收程序,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学术影响力, 然而, 有些作者为了增加引文量, 大规模地引用自己的成果, 造成虚假引用的情况[10], 当然不排除作者在某方面持续的研究, 认为自己的数据和论述最为合理, 便进行屡次引用, 例如:表中EGGHE, L.的16篇共被引用了162次, 而自引多达83次, 故笔者在取数据时将各作者被引用的情况加以了区别, 而h指数在创建之初兼顾了论文数与引文量, 但对于论文数量少而被引次数多的作者有失偏颇, 例如:h指数的发明人Hirsch J.E. 的“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被引用了276次, 是此类论文被引次数最高的作者, 却在由于只有2篇论文而屈居47位, 并未入列核心作者圈, 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h指数的缺欠。每种指标均有一定的缺欠, 笔者给出不同的权值, 在最后综合排名中确定核心作者的地位。 另外, 659位作者所在的325个机构, 以大学居多, 其中10篇以上的机构有UNIV ANTWERP、KATHOLIEKE UNIV LEUVEN、HUNGARIAN ACAD SCI、UNIV HASSELT、UNIV ZURICH, 可见大学是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 2.3 核心出版物评测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研究论文呈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的态势分布的,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 (Bradford's Law) , 对任一主题, 均能够将科学期刊按着相关论文减少的顺序排列, 并划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 以及含有与区域论文数量相同的相关区、边沿区三个区域[11]。 根据公式n1:n2:n3 = 1:a:a2, 即可确定此研究的核心刊有3种, 相关刊31种, 边沿刊有167, 这样需要重点关注的期刊群主要为:SCIENTOMETRICS、JOURNAL OF INFORMETRICS和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4 中国学者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分析 (1) 中国学者科研起步早, 数量多。中国学者对于h指数的研究非常敏感, 在2005年该主题初创期即有2篇论文发表, 并且每年都有所增加, 2006年为6篇, 2007、2008年分别为8篇和11篇, 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总体排名居美国 (69篇) , 比利时 (38篇) 之后, 排名第3位, 德国、英国 、西班牙则分别位列4到6名, 说明我国学者的发文量在国际上比较靠前。 (2) 论文主要集中在情报研究发达的机构, 并发表在信息科学领域出版物上。作者数最多的集中在中科院为7人, 其次是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这些科研院所都是在情报研究方面比较超前的机构, 而且, 中国学者的论文还普遍存在多作者情况, 如与比利时的鲁汶大学、安特卫普大学、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等, 另外中国学者发表文章主要集中在信息科学领域里, 如:Journal of Informetric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Scientometrics。 (3) 论文被关注度有所欠缺。虽然中国学者的总体论文数量在国际上位于前列, 但个体论文数量偏低, 写3篇的有1位作者, 2篇的有12位, 其余80人仅有1篇论文, 而且从质量上看, h指数研究论文的h指数为21, 分别平均被引次数为4.83次, 中国学者的论文总体平均被引次数为2.81次, h指数为5, 中科院的金碧辉等人发表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的“The R- and AR-indices: Complementing the h-index” 被引34次, 排在15位, 是唯一入列的论文。 3 思考 3.1 h指数的进一步研究 用h指数测度科学家的成就, 一方面简化了评价方式, 另一方面也会出现不当使用的危险, 例如:h指数导致评价科学家的业绩指标从多维转化为一维, 这样有失公允, h指数无法区分活跃与非活跃的科学家以及对于重大主题的过去与未来影响科学家思维的程度[12], 而且h指数的确认还依赖于科学家从业的时间, 是一种成果的积累, 因此对于刚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非常不利[13], 而且各学科的差异也导致了h指数在使用上的限制, 不同学科的比较是没意义的, 因此对h指数的研究仍有许多空间, 通过文中学科分布、核心作者和论文的分析, 研究人员可在WoS平台上建立自己的检索式提醒, 引文提醒, 在其它数据库平台建立Elsevier、Emerald核心出版物的更新提醒, 以便跟踪h指数研究的最新动态, 并将论述发表到相关期刊上。 3.2 WoS平台的局限 “几个定向”是指议论文写作时几个分解化的定向操作过程,用几个定向来细化那种笼统模糊的所谓运用思维方法构思议论文的做法,就能真实地形成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具体方法,就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议论文写作中学生思维的具体发展过程。 一、感性化的文章标题与整篇文章的对话 文章标题要能用不同的词性结构和不同意义色彩的题目传达不同的价值内涵,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拟题是一个理性的感知、深刻的体悟、合情合理的物之于心,心之于外的正确观照过程,题目应该能够与作文的命题立意以及整篇文章的构思进行对话,在对话中与之真正达到和谐与融合。 [课例1]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小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有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种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终身受益。 在人生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请以“人生路上的小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针对这一材料型话题作文,写成议论文可以拟出三种不同类型的题目。 第一类:动词结构或主谓结构短语(1)弯腰侧身过小门(2)人生的路上,学会弯腰。第二类:主谓宾短语(1)能屈能伸,亦火丈夫也(2)低下头来,又是一片天地。第三类题目是名词性词语,如“最是那一低头的风采”“俯身的哲学”等。 分别来看,三类题目如此观照作文的命题立意,第一类题目动词的动性和谓语的谓性决定了文章的内容强调的是面对此价值命题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即应该怎么做的问题。第二类题目作为主语的动性词语强调了对命题的正确判断“怎么做”,宾性词语则强调了作出正确判断后产生的积极意义。第三类题目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认知后带来的积极的生命走向。 三类题目面对同一个生命命题着重强调了三个不同的方面: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怎么做,从全面观照文章构思的角度而言,它们的指向是确定的,即面对同一个命题,要作出正确的选择,认识到选择这样做的意义,并且指出正确的具体行动,在行动中完善人格。 这三类题目都是从鲜明坚定地提出问题,深刻透彻地分析问题,具体真正地解决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拟题,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这种观照作文命题立意和全篇构思的客观走向是任谁也无法改变的,真正的有关思维定向的题目必须这样去做。 作文拟题不仅要在文章结构上对整篇文章进行梳理,更应该从情感思维上与文章对话进而产生共鸣。这种对话和共鸣使文章拟题的具体方法变得多元起来,使学生拟题思路的空间变得愈加开阔。 二、用注重内容、思想和论证方法的开头代替简单固化的开头形式 议论文的开头主张直击中心,提出论点,这是非常正确合理的。但是形式主义的开头方法使开头的方式与提出的论点的关系不大或力度不够,甚至完全脱离关系。有时候即使勉强吻合,也是反复操练和强加硬记的结果,学生“画蛇添足”“刻意造作”痕迹明显。用注重内容、思想和论证方法的开头方法代替简单固化的作文开头形式更多地是强调用思维参与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定向操作,使学生明确开头内容真实、思想真切、论证方法真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对那种应该向东偏向西,应该打狗偏撵鸡,不伦不类,甚至混淆是非的开头方法。 [课例2]高考满分作文“范例片段” 一步与一生,是孤芳一枝与万紫千红: 一步与一生,是清水一滴与浩瀚江海; 一步与一生,是微尘一粒与广袤大地。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生的轨迹,就是由一步步脚印组成,每一步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极其重要的。有时候,就是那关键的一步,决定了人一生的成败。那一步你走对了,你的一生就成功了;走错了,你的一生就失败了。 因此,人生的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地认真走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一生才不会错过沿途的风景,我们才能看见人生不一样的风景。 这个开头就进行了如下的定向操作: 1前三个短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一生包含了一步,以及一步组成了一生,重要的一步实现了成功的一生的内容。 2中间运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引用论证的过程应该是“引用名言,分析名言,联系话题,提出观点”这样一个过程。 3最后的部分是联系文章立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上面的议论文的开头和文章的立意的观点保持了高度的统一,论证方法有鲜明的思维存在。比喻论证是用比喻论证了观点的内容,引用论证是用引用论证的过程展现了观点和思想。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细致、反映详实、思想平稳可以用生活事实引出观点;推理明晰、逻辑严密可以用对比或逻辑推理导入议题;描绘形象,善于想象,神思飞扬可以用比喻论证、生动铺排强化观点。形式主义和注重内容、思想和论证的开头方法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内容,有没有关注论证的方法和论证思维对论证问题的真正参与,而后者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三、对议论“现象”的深层思维追寻 作文(尤以议论文而言),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真理是毋庸置疑的,但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提出论点后,对已有现象(特别热衷于对古代的已有现象)反复列举,最后下结论,不能对已有现象进行继续发问,缺少对议论现象的深层思维追寻,这是一种脱离了思维“现实追问”的“叙述古代知识和现象”的所谓议论性的文化散文。这种记忆式的或者宿构式的文法确实为害非浅。 对议论现象的深层思维追寻,首先就是要追寻议论对象存在的意义、原因和作用。对议论文论述的“观点”在思维上进行可接受性和必接受性的论述。 对议论现象的深层思维追寻其次是用智慧提出解决所议论问题可行的方法和可运用的手段,这是一种真正解决观点提出的问题的过程。 这二者的操作图示分别如下: 图式一 1观点的可接受性: (1)观点的内涵意义可以让人接受。 (2)观点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可以让人接受。 (3)观点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让人接受。 2观点的必接受性: (1)与人们公认的理论系统相符,因此让人必须接受。 (2)这种观点可以上升为一种关于人生境界的哲学本质观点,一定要让人接受。 3观点的引申论述与辩证分析: (1)对与该观点相关的社会背景事件和生活现实问题的论述。 (2)对与本观点相融的观点和典型的不同观点的联系分析和辩证分析。 图式二 实用性操作: (1)实现该观点的实用性做法。包括做到该观点的要求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还包括做到该观点需要拥有的精神和境界等。 (2)预测性展望。这是指按照观点的要求去做后可以取得的成绩,达到的目的等。 这样就完成了议论文写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主体部分。 关于议论文中材料的运用和议论文结尾的方法,由于论者多有提及和篇幅所限,在此省论。 [1]唐豪.太极拳的发展及其源流[G]//武术运动论文集.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2]戚继光.纪效新书[M].马明达,校.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988.[3]季羡林.传世藏书.:子库(2)兵书[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4]马力.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5]陈绩甫.陈氏太极拳汇宗[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影印本),1988:53.[6]无谷,姚远.少林寺资料续集:抄本拳学要诀[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276.[7]范克平.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讲义《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第一套[J].中华武术,(1):20-23.[8]范克平.南京中央国术馆首期教授班讲义《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第二套[J].中华武术,2005(2):20-24.[9]邓时海.太极拳考[M].台北:东亚图书公司,1980.[10]陈微明.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11]郝少如.武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38.[12]唐豪.提出证据来谈谈太极拳源流[M].体育文丛,1957:15,18.[13]温力.从戚继光的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看火器的发展对军事和武术发展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37(1):162.[14]孟乃昌.戚继光与太极拳[J].体育文化导刊,1987(3):34.[15]徐震.太极拳考信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9.[17]李季芳.陈氏太极拳源流若干问题徵信录[J].体育文史,1995(2):50.[18]徐震.太极拳理董辨伪[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3.[19]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34:43.[20]徐震.太极拳谱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1]邱丕相.中国太极拳修心养性的价值与修为的效果.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6(1):22-26.[2]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1-188.[3]D.A.库伯.经验学习:让经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4]林大丰,刘美珠.身心学的意涵与源起之探究.台东大学体育学报,(3):250-251.[5]刘美珠.身心适能(omaticFitness).中华体育,,16(4):134-141.[6]吴文瀚,梅墨生.太极拳为什么是“知觉运动”?.中华武术,2015(5):16-17.[7]孙群.武术身心整复学说理论与技法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25-30.[8]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摘要]作为一项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在生活、健身、修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阶段,太极拳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强身健体,还可以使其修身养性形成完善的人格,因此在中职阶段推广太极拳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体育;太极拳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中职生处于青春期的末期,有着性格不稳定、容易急躁的心态,太极拳恰好能让他们修身养性,形成较为全面的人格,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太极拳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中职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对于太极拳来讲,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具有的,中职男生喜欢对抗激烈、具备竞争意识的球类竞赛,对于动作较为舒展、缓慢的太极拳运动则兴趣很小。针对学生一开始不愿投入的问题,教师应当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太极拳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内心对于中国武术的探究兴趣,指导其养成终身进行太极拳运动的好习惯。在情境中学习,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太极拳的学习状态,了解太极运动的精髓。在讲授太极动作时,我讲述了太极中“白鹤亮翅”动作的来源,通过故事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起学生的兴趣。当背景音乐响起时,我在微风中进行了演示动作,展示出太极运动的风韵,即,“白鹤亮翅”就像“白鹅之鸟舒展羽翼象形也”一样形神兼有,让学生想象成一只翩翩起舞、展翅高飞的白鹤,利用技巧的神韵快速地吸引了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同时介绍了我国古代“向物取形”的理念,在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拓宽其课外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动作名称的记忆。随后,我为学生介绍了“白鹤亮翅”的攻防含义,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武术眼界。在情境教学中,我通过演示、故事化地讲解,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加深他们对太极拳动作的理解程度。 二、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 太极拳运动要点较多,单纯地依靠教师进行示范,加之学生内心较为急躁,在学习中很难沉下心完全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要领,因此,教师应当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太极拳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水平能够达到“形神皆似”的地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视频的讲解,在课下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多角度地进行学习活动,从而提升自己动作的准确性,体会并感悟太极拳的精髓,最终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动作和意义。在授课时,我发现不能单靠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周全地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悬挂动作图和多媒体演示教学录像等手段,使他们的印象更加直观,从而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目的。如,“左右野马分鬓”动作有个双手体前“抱球”的动作,这时,单靠教师的提示声音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示范时,我将篮球抱于体前,从而让学生直观地意识到动作的核心技巧;如“白鹤亮翅”等内容,通过促进他们发挥想象,使其加深理解动作要领。此外,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依据动作的不同来选取合理的方式,注重在教学中示范的位置,再根据班级的课堂反馈来掌握课程教授的进度,并予以相应的改进,从而提升动作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三、修身养性,渗透太极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太极文化也已经深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太极的气息调节、心理修炼是一种心灵的内在沉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休息或上课之余为学生穿插讲授一些太极文化,帮助他们领悟太极文化的精华,让他们在锻炼身体之余能够修身养性并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不管在这种通悟中有无思想之获,都会产生一种很有层次、很有品位的精神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太极运动所带来的,它显示出太极与众不同的文化范。学习太极是领悟人生、享受生活,让自己的心沉浸在一种境界之中,简单而空灵。太极拳是阴阳学说,同时还结合了人体的运行知识,从而成为了刚柔相济的.健身和防卫的拳种,我在授课时为学生就重点讲授阴阳变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处处从矛盾对立到统一思想,让他们体会到太极的内涵极其丰富,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从而明确太极拳的奥秘。由于学生处于高负荷的学习中,因此,我就指导他们通过练习太极拳来放松自己的心态。通过正确的太极拳练习,能够调节身体的相关机能、平衡人身的阴阳之气,补充人的后天不足,使学生的精力充沛,帮助他们把身体从僵滞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放松身体的各个肢节,养成乐观的性格,从而达到浑然一体的运动效果。通过太极拳运动,学生不仅能够强健自己的体魄,还能够修养自己的性格,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格。总之,中职体育教师应当顺应新课改的精神,积极开展太极拳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较为健康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旭.太极拳文化――中职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新途径[J].职业,(10).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后, 导师与研究生的比例有点失衡, 再加上研究生学制的缩短等客观原因以及管理、监控体系的不完善,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整体指标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 创新性、独创性不足 有的论文选题有问题, 题目选得不慎重, 使人看了题目后就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有新意。因此, 论文选题一定要仔细、认真对待。也有一部分研究生论文只写了些众所周知的内容, 没有提出新问题、新观点, 更谈不上有什么新方法了。还有的论文虽然有新意, 但研究深度不够, 没有明显的突破, 而且论述得不够清楚, 使得创新性不明显, 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意义。 (二) 论文综述能力差 要写好一篇论文, 需要查找很多文献, 阅读大量的资料, 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内容。但在实际的研究论文写作中由于系统性不强, 总结归纳能力不够, 导致无法抽象出规律性的东西, 从而使得论文内容空洞, 泛泛而谈。 (三) 学位论文写作不够规范 部分研究生的论文不符合学位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存在版式、文法的错误, 有的还存在一些语句冗长、不通顺的现象, 甚至还有错别字、标点等错误。这些错误的产生是不应该的, 是研究生写作不认真的表现。有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引用的文献不够多或者太老, 个别学生还存在着引用不够准确的现象, 这是做学问的态度问题。 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有关对策 对于以上的这些问题, 我根据从事管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多年工作经验, 提出以下一些方法与对策。 (一) 大力提倡seminar制度 众所周知, Seminar制度是国外大学的先进的教学学术制度。导师先给每一个学生分配阅读相同或不同的文献。然后, 学生根据自己阅读文献的感受来讲述, 并和其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还可以请来某方面的专家对文献进行讲述, 这样会把学术前沿的一些内容带给大家。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seminar制度也逼着学生去思考、去提出一些东西) , 这样可以激发人的思维力、想象力, 开阔大家的思路。最后, 在导师的指点下, 使大家了解自己领域里的最新信息、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我从这几年实际工作中得知, 我院部分导师一直以来都在实施seminar制度。我还从中发现:实施seminar制度的导师的学生的论文质量要明显好于没有实施seminar制度的导师的学生的论文。前者论文的创新性、独创性都比较强, 论文综述能力也要好很多。因此, 如果每一位导师都实施seminar制度, 必将大大提高科研氛围, 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二) 使用中期检查制度 学位论文在开题答辩后的写作过程中, 由于研究生对论文写作的掌控力不同会遇到一些问题。导师必须进行中期检查, 及时跟踪、掌握学生的写作动态, 了解学生论文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进度, 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有些学生开始自信满满, 但中途遇到资料、数据等等问题时, 往往会出现气馁, 失去继续写作的信心。我在工作中了解到一些学生在导师的及时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加以调整, 后期进展顺利, 学生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 拿到了学位。而一些未能及时调整的学生, 自己找不到解决方法, 等学位论文递交时间临近才不得不改弦更张。这样, 研究生就会因为写作时间匆忙而草草了事, 写不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三) 使用预答辩制度 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预答辩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预答辩的导师组成员最好由多个研究方向的导师或专家组成, 他们抱着高度的责任感, 对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等的论文进行多方面的审查, 如论文题目、文献综述、论据、创新性等, 并记录下预答辩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预答辩的结果可以分为四种:顺利通过、通过、勉强通过、通不过。对于预答辩中顺利通过的论文可以直接送审;对于通过的论文只需要根据问题和建议作少量的修改就可以送审;对于勉强通过的论文, 需要进行大的修改, 修改后需要得到预答辩小组成员 (根据上次记录下的问题和建议) 的再次认可。通不过的论文是指存在的问题较多, 达不到学位论文的要求, 或者在短时间内难以修改完成的。因此, 本次不予正式送审, 此类学生要按照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修改后, 重新申请下一次预答辩。一般情况下, 至少3个月以后进行再一次预答辩。 (四) 推出优秀论文激励机制并允许合理淘汰 激励机制属于心理学的范筹, 在当今社会已经被广泛应用。优秀论文激励机制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导师都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倡导以正面激励为主, 鼓励学生不断改进, 争先创优。 通过以上几项措施, 从选题到写作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指导, 并从时间上给予适度的控制, 促使学生按时保质地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 摘要:在整个研究生的教育环节中,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最重要的标志。研究生论文存在着创新性、独立性不足, 文献综合能力差及写作格式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seminar制度、中期检查制度、预答辩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宏伟, 《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途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8卷第1期 [2]乔琳,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与质量监控》, 研究生论坛 [3]姜家生、李桂亭,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监控与实现》 2010年10月末,笔者前往上海拜访回国探亲的李先生,并就太极内功训练向其请教。李先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说,一天24小时都可以练功,学会了24小时都练功,内功自然上身。余揣摩默识已久,始知李先生的“24小时练功”,是指时时事事,无论何时何地均保持生活于太极圆中,坚持生活在太极态里,行止坐卧不离太极气。 一、太极圆 太极圆是练太极者必须首先认知的大道。太极圆由太极图外化显示,即两尾阴阳鱼舍在一起,阴鱼眼为阳点,阳鱼眼为阴点,阴阳互含互抱、互依互存、互缠互绕、互转互化、互派互对、互长互消。阴鱼、阳鱼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即不阴不阳。在所有太极图中,笔者选择吴作人先生绘制的太极图,认为它最能体现太极圆的特点,如星云团的流转、旋转,有公转也有自转。 二、太极态 太极态指习拳者保持一种清静的态势与境界。此境界既是入门之境又是升登之梯。此境的特点是,清静、宁静、安静、纯静,乃至灵净、虚静、空静。 欲达此境,首要在于心气平和,没有纷乱、烦杂、烦恼、杂染、昏沉、昏聩,或者偶有沉渣泛起但能及时调控、调整、调节,及时排除、化解。如此才能聚精会神、精神集中,在习拳中保持平和、正中、安宁的态势。这些说来简单,要真正做到就须花工夫修炼。 紧接着是身体各部位放松,从上至下,从外到内,从精神灵魂到肉体皮肤,到每一根毛发、每一个细胞。同时,还必须注意呼吸的调整,以深、细、长、缓、微几字为标准,一吸似乎吸入清气至细部,一呼似乎从体内深层呼出秽气、毒气、病气。 习拳者在此种态势中画弧走圈,一招一式形神兼备,以意引气,以气运身,气敛入骨,气运四梢,方可得太极习练之愉悦。 三、太极气 太极气有外浑圆之气、内真元之气,有呼吸之气,有本真的内气。外气属阳,内气属阴;有意运用内气属阳,无意运用内气属阴。太极气是高级的合气,它将外浑圆之气与内真元之气结合起来,统一和谐,争裹相摩,心息相依,上下相合,内外相交,阴阳相济,滋润元气,培植内力,生慧练劲,使运拳者形成并达到天人合一,拳道合一,拳我合~,形神合一,心息合一,身心合一。 练太极气有三个要素,~为用意,二为意气相合,三为意气相合催生身形手势变化。内气是原始动力与训练的终极目标。内气之精为灵气,灵气是精神的集中体现。灵气提高,就形成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灵能,能产生一种特殊的综合的伟大的能量,灵气明显者对敌时如同猫对鼠,鼠被猫的气势笼罩,想逃逃不脱、想跑跑不掉。又如苍鹰抓小鸡,小鸡早已精神崩溃,只得听凭苍鹰发落。 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是中华武术运动瑰宝之一,是一种极具韵 味的文化拳,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种高级的健身方法,它历经几百年的沧 桑和十几代拳师的潜心求索,在套路演练、格斗技击、防身自卫、健身养 生等很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漫长的演变 过程中,太极拳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太极拳讲究意念导引动作,气沉丹 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太极拳要 求“ 以意引气”,“以气运身”,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阴阳学说 和道家养生学及中国传统中医经络学的丰富内涵,是东方文明与人体运动 的完美结合。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 深刻内涵,丰富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 心。 关键词:修身 和谐 太极 内外兼修 统一 经过了近一个学期的太极拳学习,我对太极拳的认识又深了一步。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我们所学的太极拳为陈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是:架势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内劲统领全身,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一动则周身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运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发劲时松活弹抖,完整一气。练习时要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心气下降,呼吸自然,松胯屈膝,裆劲开圆,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外形走弧线,内劲走螺旋,以身领手,以腰为轴,缠绕圆转,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重而又极为灵活善变的内劲,如棉花裹铁,外柔内刚。整套拳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断续处,没有凸凹处,没有抽扯之形,没有提拔之意,浑然一圆,方为合格。以旋腕转肩,旋腰转跨,旋踝转膝,以及胸腰折叠,形成一套从头到足,连绵不断的空间曲线运动。太极拳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兼以各家并存。《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分为《易经》和《易转》。太极拳的“太极”二字见于《易经》,“意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医学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太极拳理正是阴阳对立。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理和拳法。 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的功能,还有观赏的价值。在传统文化“天人和一”的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将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并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思想逐渐形成稳定的思维模式,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太极拳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就是把天人合一的思想渗透的拳理和拳法中逐步完善的。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太极拳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太极在漫长的进步过程中日臻完善。人们也对开始注意和重视太极之美,为其所吸引。习练者为追求其中之美而持之以恒,太极拳的保健作用也在潜意识当中慢慢发挥功效。练习的人逐渐体会和掌握太极美学之精华,使自身处于一种身心娱乐的氛围之中,观赏者亦可以得以美的享受,使太极拳的保健作用得以广泛的发挥空间。“气”是太极拳美学的标准。“气”在武术领域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无法指出他具体的存在,但它在太极拳中的表现很重要。世界上生息的万物就是“ 气”演绎变化的结果,《十三势歌》曰:“气启蒙身躯不少滞”。太极拳讲求意气相连,形随以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陈氏太极拳名家陈鑫指出“太极之道,开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其秒全在根。”[1]要求刚柔相济,这种相济并非简相加或反复交替,而是将刚与柔巧妙揉何在一起,做到“刚终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运化无方”[2] “千变万化有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3]“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4]:“其根在脚,发于腿”[5]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太极拳中“根”的重要性。所谓“根”就是我们所说的步法,步法在太极拳中占有很大比重,因为太极拳除少数腾空动作以外,绝大多数动作都是在下肢的支持下完成的。在移动过程中,也要先使重心平稳过渡,脚下不能晃动,在这种支撑状态下,太极拳形象的比喻为“根”,意即脚如“树根”般深入地下,使身体这棵大树获得稳定。另外,太极拳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有研究证实,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的增强人的下肢平衡力,改善下肢的柔韧性即关节灵活性。发展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耐力,这对预防下肢肌肉萎缩和各关节的活动障碍有积极的作用。而且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发展太极拳的社会意义更加明显。 那么练习太极什么最重要呢?太极拳家将“心静体松”视为太极拳练习的第一要求。留意各家拳谱关于“心”“体”的表述比比皆是:“神舒体静,刻刻存心”;[6]“心贵静,神宜舒” ;[7] “心静身正,以意运功”;[8]“心静神舒” [9]等。以上文字记载,虽各不相同,却反映出共同的内容,那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应心神合一,心无杂念,使肢体放松,和谐的完成每一动作。 太极拳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拳种,它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和谐价值观,充分体现着传统哲学的普遍和谐的价值理念,它追求以意识引导行动,意动形随;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使心、气、神的运行和谐统一。这些要求促使人们在练习太极拳时,要做到“心身松静”、“气敛神舒”“内外相合”“周身一体”,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即内与外、形与神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只有全身各部分和谐统一,才能使身体形成一个阴阳和谐的整体。太极拳的锻炼,讲究阴阳相济,如拳论讲:“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太极拳基于整体观的指导思想,它强调全面锻炼,意、气、神三者兼练并举,形神兼修,内外合一,从而达到性命双修,集练体、修性于一身,最终达到身心平衡。 令人欣喜的是太极拳在当代大学生中也逐渐流行起来。太极拳始终走的是弧形曲线,圆形的动作路线贯穿始终。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练气的过程。即“意义顺气,意守丹田”这样既可以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逐渐把呼吸练的柔和,细长均匀,从而练成丹田呼吸。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丹田呼吸可以扩大胸腔和腹腔,促进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和吸收,起到健身作用。大学生由于长期静坐练习,缺少体育锻炼,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而太极拳以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运动特点不受场地,器材,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益于开展又能延续到社会,适应于成年人直到老年人的终身增强体质,所以太极拳很适合在大学中开展和普及。 学太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能操之过急。太极拳前辈曾说过:“由着熟而渐至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10]这也说明想要达到这种玄妙地步,必须一步一步来。 参考文献: [1] 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6 [2] 邓.牛顿.中华美学感悟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3] 陈鑫:《陈氏太极图说》 [4] 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 [5] 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6] 武禹襄:《太极拳论要解》 [7] 武禹襄:《太极拳解》

球探大全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球探大全网渝ICP备202301542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