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文章正文

满族体育文化旅游融合文化中国行丨文化“活”起来 旅游“火”起来 我区深入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未命名 2024年12月15日 08:15 2 轹阳
编者按 民族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大兴安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精髓在这片沃土上得到了发展和传承。为弘扬大兴安岭精神,挖掘展示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反映我区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生活,本报今日起推出《文化中国行》专栏,通过多维度立体式报道,全面展现大兴安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文化底蕴,充分反映我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创新经验。敬请关注。 盛夏六月,万物峥嵘。随着一拨拨游客接踵而至,我区各地相继迎来旅游旺季。 在漠河市北极村七星广场,一座玻璃打造的鄂伦春特色民居“撮罗子”与现代感十足的地标性建筑物“指南针”遥相呼应,仿佛在中国最北端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中释放出的独特文化韵味,使其一度成为八方来客瞩目的焦点。 这座玻璃“撮罗子”,实际上是国营十八站鄂伦春手工艺品店。店内展出的千余件具有鄂伦春文化和非遗元素的手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制作精良的民族服饰、题材丰富的桦树皮画、带有漠河元素的冰箱贴、“颜值在线”的桦树皮笔记本……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让游客爱不释手,争相选购留作旅游纪念。 “桦树皮画太美了!带着原始的民族风情和大自然的纯朴气息,仿佛让人一下子走进了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从4000多公里外的深圳来到漠河避暑的吴先生,在“找北”之余,感叹于大兴安岭特色文化的无穷魅力。 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终有时日露峥嵘”,集独特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于一身的大兴安岭特色文化如何带火大兴安岭旅游发展?答案要从八万里兴安大地中探寻,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擦亮兴安旅游特色名片的“瑰宝”。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7个,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个、省级传承人13个、地级传承人62个。”地区文旅局党组成员、地区艺术剧院院长关卫宏说,大兴安岭正立足于民族特色、边塞风情和生态优势,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大兴安岭,感受山美水美文化美的“惊鸿一夏”。 ——在呼玛县白银纳乡,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盛大启幕,《赞达仁》《斗熊舞》《鄂伦春的生活是艳阳天》等民族表演精彩纷呈,尽情释放着鄂伦春文化的魅力,博得游客的阵阵掌声之余,也展示了兴安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新林区举办的非遗购物节上,蔡式烙画、塔源根雕等地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森朴落”文化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展示,志愿者现场讲解根雕、烙画作品的制作过程,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木灵芝摆件并同步进行线上直播,让游客与广大网友一同“零距离”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非遗之美。 ——乘着年初“尔滨”爆火的东风,走出大山的地市级非遗传承人、大兴安岭地区优秀鄂伦春民间艺人戈龙祥,不仅把鄂伦春小调和口弦琴带到松花江畔,还将鄂伦春文化带到了世人眼前。从北到南,他带着家乡的期盼且歌且行,在央视CCTV-1《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展示风采,向全国人民倾情推介大兴安岭特色文化。 …… 这个夏天,非遗文化不仅在兴安大地处处生花,更随着兴安人的脚步一路盛放到远方,让大兴安岭文旅产业愈发欣欣向荣。 撰文:全媒体记者 胡瑞 摄影:李家齐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丨文化“活”起来 旅游“火”起来 我区深入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阅读原文

球探大全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球探大全网渝ICP备202301542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