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中小学孩子真正要补的是这三门课
未命名
2024年12月15日 06:16 2
奕名
读书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吃透一本书。要让孩子们做到会看书、有效看书,为大家提供6个建议。
1.明确看书目的
为什么?要什么?看书之前,要想清楚,为什么要看这本书。是为了学习提升?还是为了打发时间?目的不一样,看出来的内容一定也不同。比如写作遇到瓶颈期,脑子里没素材了,想要去看一本书,那看书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去多充实自己,而这时获取的东西比较广泛,只要觉得是好的,都可以用。
怎么要?要到了吗?怎么通过看书,去快速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最近想了解如何阅读,那看对应的书籍时,就会简单列下目标关键词:阅读技巧、阅读障碍、批注形式等,然后根据这几个关键词去书里找答案。先给自己设置问题,再带着这些疑问和目的去看书,就会主动吸收书中的相关知识点。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看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提升。
2.看书要有顺序
看书不是一上来就从第一页读到尾,最好的看书顺序是先看一下书腰、封面、封底,然后看看目录、序言。
书腰、封面、封底通常是书中精髓部分的体现,是书中观点的高度概括。序言部分通过别人的评价,或者作者自己的介绍,可以了解书籍的写作背景、教育意义等。浏览目录,可以知道全书的组织结构,初步确定自己最为关注的几部分内容,从而有计划地把握阅读速度。
所以在正式看一本书之前,先做个十来分钟的浏览,把书的精华部分了然于心,也对自己关注的重点、心中的疑惑都有了初步定位。
3.看书要分“轻重缓急”
看书可以采用速读+精读结合的方式,先把目录大致过一遍,然后根据目录把书分成几个轻重不同的等级(用色号笔做标记):第一等级,需要并且可能对自己有用的;第二等级,感兴趣的(不一定有用);第三等级,可能没太大用/不感兴趣的。
接下来,根据等级划分去进行速读和精读。这个方法适合去看学习型的工具书,通过快速扫读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再进行精读,不必所有内容都慢慢去看。此外,看书遇到自己不懂或者不感兴趣的地方,一定不要钻牛角尖,追求“完美主义”,利用积极的跳读、速读和略读,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书的精华上。
4.保持质疑,随时核实
书籍或读物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并不十分准确、不与时俱进的内容,比如十年前先进的技术可能现在已经落伍了,但有些参考书依然还会推崇。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应保持质疑,质疑并不是说什么都不信,而是怀着求证的心态,对存疑的内容或概念,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证实或者证伪的内容,这样既有助于理解或者推翻作者的观点和概念,更训练了孩子的批判思维。
5.有好奇心,保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看书是为了应付某种必须去做的事情,比如考试,强迫自己去看没有兴趣的内容,确实效率低且收获甚微。
绝大部分人对故事性的内容比较有兴趣,对知识性的文章觉得难以进入,对此大家可以循序渐进,阅读相关资料的时候,每天给自己提出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疑惑,一点点前进,并且把积累的知识尽快用于实操,这样就会有成就感,从而形成持续前进的动力。
要知道,看书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应付谁,希望孩子们能够对新的知识、技能始终保持好奇,充满兴趣。
6.一定要做读书笔记
很多时候看完就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做任何读书笔记!鲁迅曾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是一个过程,只有做到读写相结合,才真正地构成了阅读的方式。做读书笔记有哪些方法呢?
①回忆罗列
看完一个章节或一小节,就自己回忆一遍,集中梳理下知识点,哪些是自己不了解的,哪些是可能用得上的,按1234点简单罗列出来,加深记忆。
②随手记录
看到某个知识点,哪怕再短的读后感也都把它写下来,哪怕只有一句话,只要你有想法,就记录下来,加强理解的同时,也更容易记住。
③脑图记录
看到某些自己觉得比较有用的知识点时,用电脑打开脑图软件重新概括(手写记录也可以),并加上自己的详细理解,以及根据这个知识点你能去延伸出来的东西、想法。
④学会摘抄
看到一些觉得比较好的词、句子,摘抄到专门的本子上,注明来源哪本书、哪位作者。闲暇时翻翻读书笔记,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能经常引用上这些“名人名言”了。
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编著),书中更为详细而有层次地讲述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也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