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文章正文

短债占比近九成金融月评|拐点(续)

未命名 2024年12月14日 18:48 2 鹤霏
我们在上期月评中曾言,“基于金融的‘拐点’性质的变化,需要对货币、金融数据的观察与评价框架持续进行更新”。因此,结合5月份货币与金融数据变化情况,框架更新的首要是对全社会融资结构进行分析。 首先,不同实体部门的融资渠道是有差别的。政府部门只能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居民部门只能通过信贷市场进行融资、非金融企业融资渠道最全,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后两者构成了直接融资。三者共同构成社会融资。 表1: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情况的变化 单位(万亿/年) 数据来源:Wind 截至5月,社会融资一年的投放量为33.1万亿,其中政府为9.3万亿/年、居民为3.4万亿/年、非金融企业为20.4万亿/年,分别较年初下降了3万亿、0.2万亿、1.7万亿和1.1万亿,即影响社会融资的部门主要是居民和非金融企业,其中非金融企业主要是信贷融资在下降(较年初下降了0.9万亿)。鉴于居民和非金融企业是信贷投放的主要对象,两者信贷融资下降的结果就是信贷增速的下降。与此同时,在政府融资和直接融资的稳定支撑下,社会融资增速的降幅(较年初下降1.1%)小于信贷的降幅(较年初下降1.5%)。 图1:社融增速与信贷增速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图中信贷为社融口径下的信贷。 其次,信贷低速增长已被政策层接受。在今年公布的两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均以专栏的形式对信贷形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大幅增加预期管理的力度。 在2023年4季度货政报告的专栏1《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中,央行表示,“随着我国房地产发展模式重大转型、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这两块贷款需求都明显下降”,并强调“高质量发展阶段,评判经济发展不只是看经济增速,评判金融支持也不能‘唯信贷增量’”。 在今年1季度货政报告的专栏1《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央行不仅再次强调“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并补充分析“随着直接融资发展,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加适配,同样会导致信贷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趋弱”。 从央行最近两期专栏的表态来看,信贷低速增长的新变化应该是经济结构转型,经济运行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另外,从经济统计的角度,国家统计局已明确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式进行优化调整。2023年及以前,金融业增加值主要构成部分货币金融服务业增加值,主要参考存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进行推算。优化后的核算方式主要参考银行利润指标,包括营业收入中的利息净收入增速、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等。金融业增加值核算内涵的调整,也体现经济运行对信贷高速增长主观依赖的下降。 第三,信贷低增长对利率政策的潜在影响。时任央行行长易刚曾于2021年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利率体系(见图2),央行网站于2021年9月28日全文刊发了此文。 图2:我国利率体系和调控框架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 既然信贷已经不需要高速增长,那么事关信贷市场利率中枢的基准利率下调的必要性也就随之下降。目前商业银行体系的平均净息差已降至历史最低位的1.54%,大型银行平均净息差更是降至1.47%(六大行净息差最高的是邮储1.92%,最低的是交行1.27%),在信贷转入低速增长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自主报价的基准利率LPR也就失去刺激信贷需求的必要性。 与此同时,事关直接融资和政府债务融资的市场利率,更多依赖货币市场和国债市场的基准利率,即央行“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政策利率调控信号,在利率走廊的辅助下,引导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易刚,2021年)。而近期央行通过《金融时报》《货政报告》等渠道频繁提示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的潜在市场风险,以及货币市场的7天资金利率(DR007)基本稳定在央行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1.8%的上方,均表明央行的利率政策侧重点确实在转变。 第四,拐点期需要关注的风险点。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政策态度,均指向信贷将进入低速增长的阶段,即经济运行与居民、企业信贷需求呈现出一定程度脱钩的变化,但在“水落石出”的作用下,一些潜在风险可能还是会集中显化出来,关键就看居民、企业的存量信贷与增量信贷能否达成新平衡,背后则是经济运行新旧动能能顺利转换。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最新统计,截至2023年,我国非金融企业与居民的杠杆率已分别升至283.4%、62.1%,分别较2018年(五年前)提高了46.3%、10.6%;较2013年(十年前)更是分别提高81.3%、28.8%。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增长幅度,就位于各国前列。面对如此高的存量债务负担,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完成信贷由高速向低速的转换将是很大的挑战,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教训,则表明信贷转速将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四个观察,对于“金融拐点”后变化的认识,我们还会保持耐心,不会通过几个月的数据就给定论,因为事物的发展从来都是螺旋式的,为此,更新我们的分析框架依然是这段时期“金融月评”的主要内容。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仅代表个人观点)

球探大全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球探大全网渝ICP备202301542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