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滨江13号建议的答复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挥亚运效应推动杭州城市国际化提升的建议》(滨江13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杭州城市国际化工作的关心关注,特别是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亚运场馆、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为此,市发改委会同市市场监管局、萧山机场海关、市城管局、市体育局、市建委和市税务局开展研究,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城市国际化建设,按照习近平同志“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的要求,2008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城市国际化战略”,并明确打造与世界城市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目标;2016年G20峰会胜利召开,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战略目标和“三步走”战略步骤;2022年2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目标。
经过十几年来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杭州城市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2022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榜单,杭州位列第79位,四年跃升38位。一是顶层设计不断夯实。2016年和2018年市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城市国际化的若干意见和实施意见。2018年实施全国首部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2021年印发了杭州城市国际化首个五年规划。每年发布实施城市国际化工作要点,教育、卫生、旅游等领域先后出台专项行动计划。二是推进机制持续完善。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杭州市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委员会,建立完善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若干专业委员会。三是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2022年杭州地区内生产总值达到1.88万亿元,全年利用外资总规模78.12亿美元,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5项成果入选国家级及各部委复制推广名单。2022年杭州萧山机场客运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均位列全国第五,排名创历史新高。四是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成功打造“杭州国际友城市长论坛”等品牌活动,连续五年举办“杭州国际日”系列活动,获评全球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入选全球百强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
2023年是杭州亚运举办之年,市发改委紧扣“放大亚运综合效应,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主线,以打造国际赛会之城为重点,以市国推办名义印发了《杭州市推进城市国际化2023年工作要点》,谋划提出提升国际赛会能级、提升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提升城市国际魅力、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国际传播效能等六大国际化专项行动,制定工作任务清单和重大活动清单“两张清单”,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
二、对标国际一流,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关于推进城市国际化标识系统建设改造
2021年以来,市城管局以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专项行动和亚运城市行动为契机,牵头推进城市国际化标识系统建设改造,制定标准规范,改造存量设施,规范新增设施,提升城市标识系统的规范性、功能性、特色性和国际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改造存量、规范新增标识标牌50066块。
一是坚持标准先行,统一标识规范。国内首创标识系统导则,市城管局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103部,编制《杭州城市国际化标识系统导则》,统筹考虑国际规则、基础条件和服务需求,从图形符号、文字、色彩、尺寸、位置等要素规范标识设置。2021年10月,该导则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后印发实施。修订外文译写导则,由市外办修订完成《杭州市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导则(试行)》,具体包括英文、韩文、日文译写导则,涵盖交通、旅游、体育、教育等10个大类,确保“译文有理有据,符合外文表达习惯”。解决标准规范冲突事项,针对不同区域标识不统一、标准不规范问题(如主城区与副城区、县市的交通指示牌、路名牌的版面、规格、颜色、译写不统一、火车站站名译写不统一、公交站、地铁站对同一站点译写不统一等),开展多部门专题协调解决,进一步增强重点区域标识系统的统一性和准确度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治理。印发《城市国际化标识系统建设改造工作方案》,明确29个市直部门的具体职责,按照“统一协调、分头负责、条块结合、建管并重、专家把关、社会参与”的原则,系统推进国际化标识系统建设改造。下达亚运比赛场馆、训练场馆、通勤道路、交通枢纽、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国际化标识系统建设改造任务清单,整治设置不合规、文字不规范、译写不准确等问题。举办国际化标识系统导则、外文译写导则等标准规范宣贯培训会17场,建立由中文规范、外文译写、标识设计领域的45名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名录库,为各地各行业提供咨询服务131次,译写专家审核标识翻译7500余条,共计10万余字。
三是常态长效,抓好持续提升。建立国际化标识系统长效检查机制,将标识问题纳入市容市貌整治内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抄告整改,2021年以来督促整改标识标牌违规设置、脏污破损、功能残缺等问题4.6万个,整改公共外语译写不规范条目5735条。构建协同共治机制和联合检查指导机制,已开展联合检查指导13次,解决疑难问题310个,同时在“城市治理有奖举报平台”和“杭州外事”微信公众号上开通“问题标识拍一拍”“译写导则查一查”功能,发动市民参与排查整治。打造展示城市气质、传播城市文化、体现城市温度的标识设施。比如,上城区在湖滨步行街设置多媒体交互式标识系统,西湖景区在游船码头设置宋韵牌匾标识,临平区在北大街设置光伏供电的公厕指示牌,临安区在博物馆设置无障碍标识系统等。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推进重点区域双语标识提升。对亚运通勤道路、亚运村周边、西湖景区范围内的指路标志、路名确认标志进行提升改造。解决英语标识不明显、缺失和译写不准确等问题。二是持续开展联合检查。坚持和完善多部门联合检查指导机制,加强行业巡查监管,开展重点区域公共服务标准建设改造“回头看”,督促城区做好相关问题整改,同时推进各类标识标牌无序设置等乱象问题整治提升。
(二)关于加强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
2020年和2021年,杭州市交通运输行业通过全面排查、清单式管理整改无障碍基础设施问题2748项;2022年,锚定交通枢纽,无障碍设施再排查、精益求精、整改无障碍问题76项,无障碍设施标准更高、使用更加便利。
地铁方面,为全面提升杭州地铁无障碍环境品质,做好亚(残)运会服务保障,地铁集团于2020年开始推行“有爱无碍”无障碍设施全面提升工作,分别从设计建设标准、现场排查问题、工作方案制定、建设进度推进、设施质量保障五大方面,全面推进运营线路和新建线路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提升改造,实施客服中心低位票亭改造、电动平移门智能化改造、轮椅坡道改造、无障碍卫生间完善、《杭州地铁盲人乘坐指导手册》发布、无障碍轮椅踏板配置、特殊乘客 “一对一”便捷服务预约等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服务,累计完成各类整改1300余项,该工作成功入选2021年度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
公交方面,除对公交首末站盲道、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进行整改外,2022年推出杭州公交APP无障碍版本,获得听障人士高度评价。为帮助肢残人,特别是高位截瘫等残疾人群体便捷地走出家门,市城投集团、市公交集团努力构筑大爱杭州大爱公交,弘扬扶残助残良好风尚,推动社会更加关注肢残人无障碍出行,2021年开通“582我帮您”助行公交专线。市公交集团投入使用的“582我帮您”助行专线车辆选用较为宽敞的10米车型,车辆都经过特殊改造,配有车载轮椅导板,以方便推拉轮椅上下车。同时,为了满足集体出行及广场活动的特殊需求,市公交集团专门准备了特制的钢板,在平地时可以辅助车载轮椅导板,以解决平地时车载轮椅导板坡度过高、轮椅上下费劲的问题。车厢内把车厢箱体正中部分座位拆除,并在两侧安装软棉挡板防止车辆行驶中轮椅滑行。为了进一步保障安全,每个轮椅座位区域,均设置专属安全带用于固定轮椅和乘客,市公交集团还会安排志愿者参与服务,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乘坐环境。
客运站方面,市运管中心以迎亚运(亚残运)会开展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要求客运站进行了包括进站无障碍通道、售票专用窗口、服务台咨询点、母婴候车室、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残疾人专用检票口等重点区域无障碍设施设备改造提升,各车站除了设置了无障碍售票窗口外,汽车北站和汽车客运中心站的进出口通道改建为全开放式缓坡;汽车北站和汽车西站的无障碍售票窗口均专设宽敞的轮椅通道,并将原高位服务台改建成低位售票台,便于坐轮椅旅客购买车票;汽车客运中心站改造了无障碍电梯,增设了语音提示和盲文按钮,并设置了连续的无障碍标识牌进行引导。
无障碍出租车方面,为更好付出残障人士出行,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谋划,2022年9月,300辆礼帽无障碍新能源无障碍出租车已全部投放市场,并配备合规驾驶员,其中不少于150辆还将向亚运会、亚残运会提供出行服务,满足赛事期间无障碍车辆保障需要。这批无障碍出租车均为自带斜坡踏板设计,方便坐轮椅和携带婴儿车的人群出行需求。同时,礼帽出行平台还有34辆无障碍专车以网约车的方式投运,市民可通过“礼帽出行”APP或“礼帽出行官方”微信小程序定向约车,两者除了计价方式不同,及出租车顶部有“TAXI”的标识外其他并无差别。杭州出租车95128爱心车队累计服务残障人士、需固定往返医院的病人、70周岁以上老人3.5万次。
水路客运方面,运河沿线码头进行了坡道改造;桥西景区推出了无障碍地图,对游玩路线可以进行无障碍路线规划,让特殊人群可以在景区内无障碍游玩;游客服务中心配备了轮椅;服务台和景区商铺里,“手语姐姐”在线服务的二维码随处可见,听障人士随时可以接受在线服务,成了全国首个手语翻译系统全覆盖的景区;正在建设中的武林门码头滨水公共空间,增设了与景区统一形式的无障碍标识,运河武林门至水陆交通集散服务中心码头(运河码头)主要码头,钱塘江滨江码头、严子陵码头、建德新安江城东集散中心旅游码头、建德七里扬帆姚坞码头,均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乘客可通过设施直达登船设施点。
下一步,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将围绕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标准抓好已建交通运输设施的管理养护。统一标准、严格要求、查漏补缺、加大巡查做好现有交通运输行业无障碍设施的完好率。特别是结合杭州亚运会,在交通智能化方面继续吐故纳新不断改进、创新,创造一个有利残障人士无障碍便捷出行环境。同时,将认真落实《杭州市推进城市国际化2023年工作要点》中关于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的相关任务,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管常态化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无障碍设施施工过程以及验收的监管,高质量完成全市域无障碍环境示范城市申报。
(三)关于提高城市商业中心道路通行效率
一是关于连通地铁与楼宇地下商场。根据地铁集团提供数据和现场调研,截至2022年12月,杭州已有80个地铁站点与周边公建实现互联互通,形成142个地下连通口、连通商业、停车、交通、办公、公共服务、医疗、文化等公建111处。目前,市建委正在制定《杭州市地下空间重点区域地铁站与周边地下公共设施互联互通三年建设计划》,结合各区建设计划安排、现状连通需求、交通拥堵痛点等,已梳理出29个地铁站点地下连通道项目纳入2023年的建设计划,正在有序推进。下一步,市建委将结合地铁四期建设计划,进一步优化《杭州市地下空间重点区域地铁站与周边地下公共设施互联互通三年建设计划》,并按计划推进地铁站点地下连通道项目实施。
二是关于将天桥直接引入写字楼与商场。市建委积极与规划部门做好对接,统筹各区在城市道路建设、地块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强人行过街设施的规划建设。2022年结合快速路、主次干道的建设,建成了临丁路华西路口人行天桥、莫干山路阳光郡人行天桥、彭埠单元B1/B2-16地块与B1/B2-24地块空中连廊等多处人行过街设施,其中彭埠单元B1/B2-16地块与B1/B2-24地块空中连廊为连接杭州之翼购物中心和三花国际大厦,不仅为周边行人打造安全的过街系统,也为商业地块增加人流。下一步,市建委将结合新、改建道路持续推进人行过街设施建设,重点考虑商业设施、医院等人流密集区域。强化与规资部门的沟通协调,指导各城区做好人行过街设施规划选址和论证研究,为过街设施建设提供规划要素保障。
三、发挥亚运效应,充分提升场馆利用水平
(一)关于亚运场馆综合利用和惠民开放
2022年,市运保指挥部会同市体育局出台了《杭州市体育场馆惠民十条》和《杭州市打造场馆开放标志性成果工作方案》。政策出台后,杭州市属亚运场馆陆续全部开放,受到广大市民朋友的欢迎。为进一步提升亚运场馆的综合利用水平,形成杭州样板向全省推广,为浙江省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市体育局以建设“亚运场馆在线”为牵引,在亚运场馆惠民开放、提升体育人口和推广专业运动等实践基础上,制定了《杭州市亚运场馆综合利用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明确了所有亚运竞赛、训练场馆按照全民健身、专业主导、学校开放、市场运营等模式向社会惠民开放。通过低价免费、赛事活动、公益培训、专业训练、文体融合、体育消费、数字赋能等举措,积极探索惠民措施,加大惠民力度。
(二)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和体育设施进公园
2022年3月,杭州市政府办公厅成立杭州公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作专班,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根据《浙江省“十四五”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杭州市新建或改扩建4万方以上的体育公园8个,截至目前已建成完成7个(萧山区拟再建设1个)。2022年,市发改委、市体育局、市规资局、市园文局联合印发《杭州市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导则》《杭州市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明确了2022—2024年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各区县(市)任务。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设完成“三大球”“三小球”、门球等7类场地2243片,共计78.9万平方米,其中在公园将绿色空间与体育设施有机融合,累计新增体育场馆3个、球类运动场地62片、健身跑道75条、健身广场38片及健身器材等数百件。
四、提升服务质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关于企业清算和僵尸企业问题
目前,市税务局已与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合作推出“企业注销一件事”等联办服务,加快一般经营终止企业的清税注销速度。此外,市税务局也严格落实税务总局关于简化清税注销程序的要求,提供清税注销“即办”“承诺容缺即办”等服务,简化办理流程。针对破产清算企业等特殊情形,市税务局将继续与市、县(区)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协作协商,提升优化企业破产程序中涉税事项办理便利化程度。同时,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入推进长期未经市场主体的出清工作,根据阶梯式出清工作机制,做好僵尸企业摸排,做好长期未经营企业的吊销、市场主体除名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已吊销企业进行依职权注销,提高市场主体质量。
(二)关于优化通关程序
目前,萧山机场海关依托“一人一码”,聚焦关地信息互换,实现同地方联防联控机制数据互联互通,打通海关通关码“最后一公里”难题,率先实现空港入境人员凭借海关健康码“一码通关”。同时,强化口岸智能装备应用,依托先期机检+智能审图开展非接触式顺势监管,探索运用OCR技术读取托运行李条码,与旅客舱单信息比对后对行李携带人进行布控、追踪,实现“人物互锁”的关联,实现“精准监管”“无感通关”两手抓。
(三)关于市场主体跨域迁移
据不完全了解,目前市场主体跨区迁移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杭州市部分区、县(市)政府以“携税护税”“安商稳商”以及地方主要经济指标等因素考虑,为企业跨区域迁移设置一定的程序或要求,由街道、管委会、产业平台等出面对辖区内申请跨区域迁移的企业进行挽留。部分企业完成迁移登记,领取新经营地址的营业执照后,税务关系偶有存在无法顺利变更的情况。
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杭州等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对杭州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
为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今年2月,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全体表决通过了《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是我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立法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第二章第十二条专门针对市场主体迁移提出要求,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为市场主体市内跨区迁移、经营提供便利,不得设置障碍。简化市场主体市内跨区迁移程序,合并办理市场主体迁移调档与住所(营业场所)变更登记。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迁移服务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区、县(市)层面难以协调解决的市场主体跨区迁移事项,并推动落实。
下一步,《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实施。《条例》出台后,区县市还将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的细化政策。我们将严格实施《条例》,持续便利市场主体市内跨区域迁移,为市场主体市内跨区域迁移、经营提供便利。简化市场主体市内跨区域迁移程序,合并办理市场主体迁移调档与住所(经营营业场所)变更登记,深入实施企业市内跨区迁移“一件事”,将线下“跑两地、跑三趟”转为线上“零跑动”。在此基础上,市税务局拟依托信息化技术对符合迁移条件企业快速扫描未结税(费)事项、及时进行提醒,避免企业因未结税(费)事项无法顺利迁移,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间。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城市国际化工作的宝贵建议!
联系人:对外开放处 王瑶
联系电话:85251971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