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文章正文

体育与健康教学重难点

未命名 2024年12月13日 21:03 11 铄锦

一、把脉学情,做到多观察、勤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一堂好课始于把脉学情。把脉学情是从横向和纵向更广泛深入地了解学情。

片段一:三年级《30米加速跑》第一课时,教师朝学生大声呼喊:“前脚掌着地,注意前脚掌着地!”可孩子们像没听见一样,只沉浸在快乐的奔跑之中,教师扯破了嗓子,效果却不明显。

课例中教师苍白的呼喊换来的是学生无力的回应,教师课堂上没有妙招的根源在于教师不知道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于对学情把握得不准、不精。真正把脉学情,要做到多观察、勤思考,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观察学生的技术动作,观察学生学习状态,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找到教学难点和切入点;勤于思考,思考如何利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促进他们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

把脉学情除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年级和这一学习水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外,还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

1.兴趣爱好。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能与教材创造性的融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敲门砖”。小学生爱听故事,易被故事情节吸引,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将技术动作教学寓于情境教学之中;小学生爱游戏,教师可以对运动技术进行游戏化改编,引导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创设快乐体育课堂。

2.能力水平。根据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教师充分挖掘学生已有体育知识和技能,依循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旧知到新知自然地衔接与转化,避免生硬地灌输,促进学生新知识和技能的接受与消化,提高学习效率,创设高效体育课堂。

3.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五项身体素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清楚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科学持续地进行学生体质升级干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实效体育课堂。

如此把脉学情,我们的体育教学将更科学,更合理。

二、研究教材,做到敏于学,笃于行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不能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教材,一些教师拿到教材浏览一遍,感觉技术动作简单,随手将教材搁置一旁,凭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进行教学设计,殊不知漏洞百出,毫不严谨,如不及时纠正就会误导学生。例如本课加速跑教学就容易忽略“前脚掌蹬地”这一教学难点;再如站立式起跑中的口令教学,“各就位”容易被粗心老师呼成“各就各位”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想一想,如果体育教师对所要教授的技术动作掌握都不熟练和细致,那么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大。

片段二:课余时间,教师独自到教学楼后面的空地上反复练习“前脚掌跑”,边跑边思考突破“前脚掌着地”教学难点的方法,跑累了就“前脚掌走”,走着走着突然来了灵感――可以先引导学生“前脚掌走”逐步过渡到“前脚掌跑”,可问题又来了,三年级的孩子控制走和跑的步频和步幅能力不够,练习时仅靠教师的语言提示效果肯定不好,有了前车之鉴,就要另辟蹊径。这时地面上一块块方形地砖给人启发,可以利用方格调控学生练习时的步幅和步频,方格可在操场上用白石灰画出,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一切豁然开朗。

研究教材仅仅停留在书本教材上是不行的,“纸上得来终觉浅”最终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浅显、空泛、无内涵。一堂好课,必定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即教师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亲身反复地实践技术动作并不断思考,最终找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就像课例中的“前脚掌走过渡到前脚掌跑”和“小方格控制步幅与步频”两种解决重难点的办法,就是通过教师大量、反复地亲身实践和思考得来的。

三、教学设计,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简约而不简单,简约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偷懒,恰恰相反,它要求教师在备课环节狠下功夫,用简洁而切中要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运动技能自然生成。教学设计真正做到简约并不简单,因为要简约掉的是那些花哨的,低效的,与主教材关联性不强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取而代之的是实用的,高效的,紧扣教材的教学设计,前者容易堆砌,后者需花费心血,巧妙构思。

片段三:难点突破部分运用“闯少林方格阵”的教学策略。

[环节一]引导学生一步一格前脚掌走过方格阵。(前脚掌走的方法过方格阵,为前脚掌跑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师:同学们都能前脚掌走过方格阵了,但走的方法速度慢,不过瘾,你们能不能勇敢一点,用前脚掌跑,一步一格闯过方格阵呢?

生:能!

(该环节由前脚掌走过渡到前脚掌跑,在快乐的闯方格阵练习中,学生前脚掌着地的本体感觉初步形成)。

[环节三]师:同学们一步一格前脚掌跑的闯阵法都掌握了,那能不能再勇敢些,先一步两格、再一步三格地前脚掌跑敢不敢尝试?

生:敢!

师:好!分组练习,看一看我们班谁的轻功学得最好,开始练习。

(一步一格到一步三格,格数的增加只是表象,换来的实质是教学难点被突破,是学生步幅的增大,重心的提高和前脚掌着地快速跑技术动作的自然生成)。

简约体育的教学设计第一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课例中的“前脚掌走过渡到前脚掌跑”的教学方法就是遵循这一规律;第二要坚持切中要害原则,反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课堂教学,切中要害就是抓住教学重难点,突破难点之妙招也是一堂好课的亮点所在,课例中的“小方格控制步幅与步频”的教学方法就是切中了要害,有效地突破本课教学难点,也是课堂教学的亮点。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任务。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要点自制。”也许被忽略的“前脚掌”只是日常体育教学中的小现象,但它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面对教学难点我们真的需要更加机智,钻研和坚持。一堂好课,是有主线与核心的,即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既要有形有神,又要简约实效。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环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42-01

众所周知,高效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对于教育教学来讲,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了各学科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与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教法以及教学观念等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重视体育课堂和谐环境的构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基因因素,就只有环境因素了。心理学家也曾研究过,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记忆力会提高原先的两到三倍。这就充分表明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当然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通过和谐教学环境的构建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对于运动的享受是体育的本质内涵,也是体育的独特魅力所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体育学科的主要目标是要帮助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以及进行适当的合作等,和谐的课堂模式与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兴趣的必由之路。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经常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比赛,教师也亲自参与其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增加课堂内容的挑战性,学生也觉得有趣,很乐意去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要适当的穿插自己的人生经验介绍,让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过程中,也要获得心灵的升华。初中体育和谐课堂的构建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谐课堂的基本要求便是以人为本,不但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还要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发展。从生理上看,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身体的形态、各项机能以及耐力、速度、弹跳、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巩固生长发育。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各种身体的锻炼。这一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如何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和谐的课堂能够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大脑皮层较容易达到兴奋与活跃状态,因此易于接受老师讲授的动作要领。因此,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的构建刻不容缓,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环境构建的重要性,并加大环境构建的投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时间观念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大多数课堂时间都是在操场上度过的,而操场很大,所以对于初中体育课而言,师生的时间观念至关重要。45分钟对于体育课而言,一晃而过。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堂,师生简单问候后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按照体育课的教学常规,得先集合、报数,然后安排教学内容,之后还要进行热身活动等等,这些是每堂体育课都少不了的内容,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如果学生拖拖拉拉、自由散漫,则会浪费更多时间。因而,体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极强的时间观念、上课不迟到、站队及时快速,从而有效减少时间浪费。而且如此多上几堂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无形中就为体育课争取到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此外,体育课还涉及体育器材的领取和收回问题,为了避免上下课等着领取或收回器材,教师可以固定安排一些学生专人负责此事,这样,也能节省不少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是极为珍贵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极力为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断努力。时间观念的养成可以大大减少课堂时间不必要的浪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量,使得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时间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工作、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时间观念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方法又显得尤为重要。

(本例在原案例的基础上略为改动,原案例出处:刘健主编.走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8-60):

1.教材内容

(1)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2)接力跑游戏

2.教学对象:高一男生

3.学情分析

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为教材,是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而定,因此,直线运球的重点确定为运球时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本课还利用篮球与呼啦圈在篮球场地中进行娱乐性的接力跑,进一步增加接力跑的难度和趣味性。

4.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了解本课的练习方法,明确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的技术原理及作用,能正确区分原地运球与直线运球的不同之处。认识篮球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②90%以上的学生明确本目标。

(2)技能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②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与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娱乐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素质。

5.教学方法

(1)复习原地运球:①原地运球:蹲、坐、站;②原地高、低姿听信号运球;③原地高、低姿看信号运球。

(2)学习直线运球:①听口令直线运球(注视目标,慢速移动);②看手势直线运球;③直线追逐运球。

二、教案编制技能水平的判断

该案例的编制者基本了解体育课教案编写的整个过程和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教案的基本信息较为完整,有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主要教学方法等,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前教案编写教学技能,但在整个教案编写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主要问题:学情分析思路不清,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目标不明确等。总之,该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教案编制虽有一定的基础,但其技能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案例问题分析

1.单元教学课次不明

众所周知,单元教学计划是体育课时计划编制的依据,该课虽然指出“复习篮球原地运球,学习篮球直线运球”,但没有具体说明“复习原地运球”是第几次课;“学习直线运球”虽是第一次课,但共需要几次课完成这个教学内容并不明确。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在观看体育课教案时,不知该课的起点、重点与课次过程。

2.学情分析不到位

该教案在学情分析中指出“球类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但并没有结合篮球这个运动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因此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它具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这句话属多余。“选择直线运球技术作为教材,是根据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情况”这句话并没有具体指出与分析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技能水平,属于空谈;“直线运球的重点确定为运球时按拍部位,难点为控制球”这是教学重难点,不应放在学情分析之中。

3.教学目标表述不够清晰

第一,该教案把“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与快速反应能力”这个有关体能的目标写入运动技能目标中是不妥的,这说明该教案在格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运动技能目标中的“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表述不够到位。运动技能目标应结合具体的运动技术,说明这节课要解决的一两个有关“原地运球、直线运球”的具体技术要点,而该教案只是笼统地表述了整个技术(掌握某某技术),这种现象在很多的教案中也是常见的,这说明教学目标制定得太笼统,没有细化到具体的技术细节上;第三,从百分比来看,“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那么还有15%的学生呢,你不是要因材施教吗?你的教学措施呢?课中没有任何体现。第四,情感目标显得空洞:“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娱乐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素质”。这节课需要“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吗?需要“想象能力”吗?如果需要,课中有具体的措施吗?这些问题都是含糊不清的。这说明在表述情感目标时只是随意地从《体育课程标准》中拿来几个相关的词语,并没有结合篮球运球和接力跑游戏这两个教材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四、教案编制技能发展建议

1.明确单元教学课次

在编写体育课教案时,写明单元教学课次不仅是编写者编制体育课教案的依据,也是为了让观摩者了解教案编写的基础与条件,有助于学术交流与经验探讨。在具体写法上,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内容单元教学的总课时、该课是第几次课。在很多教案中,有的老师为了“简便”,往往只说这是新授课(第一次课),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模糊了单元总课时,而且不利于把握教学重难点。单元总课时不同,各课次的教学重难点也就各异,如篮球运球单元教学3课时与2课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确定、手段与方法的安排上是不同的,因此,在教案中既要明确单元教学总学时,也要具体说明某课的课次。为了简明起见,可用4-2表示,4代表该教材单元教学总学时,2代表第2次课。

2.明确学情分析的具体内容

从学理上分析,学情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特点、身体素质差异;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性别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性;学前运动技术基础;班级课堂教学氛围等等。结合该课教案,学情分析的内容应为:第一,该校高一男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应与篮球教学、接力跑内容有关的素质,如弹跳力、灵敏性、速度、反应能力);第二,该班级男生对篮球运球与接力跑教学内容的兴趣情况,如对接力跑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在安排教法时就需要运用创新的手段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该班级男生原地运球的基础(这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最了解的,因为是复习内容,上了几次课?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这是体育教师理应熟知的)。

3.进一步规范教学目标的格式与表述

首先,教学目标的编写格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布鲁姆目标分类方法为依据的“三点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另一种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四点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目前在基层体育教学中,以上两种格式都比较常见,笔者认为,若以第一种编写格式,那么应增加一个“体能”目标,这是体育学科所特有的。

其次,要不断提高编写课堂教学目标的水平。教学目标在教案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说明了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教案只是一个预设,是一个课前准备,因此,体育老师往往对教学目标的编写并不十分重视,流于形式。所幸的是,近年来有关如何较为科学的制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不断增多,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与观点。

关键词:高中体育;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40-0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是全球教育发展的一大热点。每位体育教师都应紧跟时代步伐,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优化体育课堂结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一、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感兴趣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最为活跃的,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也是比较快捷、牢固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图文、声形并茂的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学习足球倒勾射门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和挂图展示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弊端,难以做到慢动作示范和动作与解说的同步性,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就难以激起学生想要跃跃欲试的迫切心理。为此,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移动、旋转、定格以及播放时的快进、慢放等功能,再配以教师精彩的同步解说进行教学。这不仅大大增强教学趣味性和信息密度,同时也能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倒勾射门的动作要领,在头脑中形成运动表象,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得原本枯燥、单调的体育课堂变得形象生动和直观,对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强有力的冲击,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展现体育的魅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锻炼,在好学、乐学、想学的氛围中逐渐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驾驭现代多媒体,促进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体育教学中的重难点往往是教学内容的精髓部分,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受阻,形成学习障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确定动作技术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课件或动画使每一个技术动作的要领得到清晰完整的呈现,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认真理解和分析,提出对应的练习方法,改正自己的不正确动作。例如,学习排球扣球的内容时,示范有关排球扣球技术的动作要领,教师一般是在学生前面领做,手法是重点,起跳时间和起跳点是难点。但有些年龄稍大的教师,由于身体原因很难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只能演示空中挥臂、包球和用力等徒手扣球动作,学生自然难以看到整个扣球过程。这样,在真实的练习中,就有不少学生是凭感觉去扣球。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消除这个“拦路虎”。在课前,搜集一些精彩的扣球片段,借助反复播放和停顿、慢放等功能,将运动员瞬间标准的扣球动作清楚地进行展现,使学生能够领会并掌握扣球的技术要领,把握好起跳时间和正确的扣球手法,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体育练习。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高中体育课堂,可以加深对运动技术的表象认识,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学生技术要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在体育运动中,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美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强烈的审美价值与美感作用。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高中体育活动中的美的内涵,重视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过程,用具体的形象美去感染学生,用真实的故事去感动学生,用高尚的乳汁滋润学生,在真实有效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例如,健美操、田径和球类等高中体育内容,都是体育美的直观形态体现。以韵律操为例,在学生模仿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明快、优美、悦耳的乐曲进行播放,不仅能为学生创设一种乐学的氛围,也能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感受到健美操动作的优美与和谐,感受到韵律操的协调性、柔韧性,在音乐与动作的整合中发展学生的灵巧、速度、力量和耐力等综合素质。这样一来,避免了传统练习方式的单一、机械和枯燥,更容易让学生领悟到人体的优美动作与音乐结合而达到的美的境界。通过把健美操中蕴含的节奏美、力量美和协调美以运动的独特形式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运动技能的生动、形象和直观,而且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领略美的价值。

四、结束语

高瞻远瞩,才能永立时代潮头。新课改下,体育教师也应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体育教学。同时,也应尽量避免生搬硬套现象,把握好“量”和“度”,才能真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仝东峰.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模式效应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激发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体育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与情感教育,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体育课是一个复杂的组织过程,要有良好的规范性。学生在听讲解,看示范时,必须有正确的队形和良好的秩序,才能了解教材,明了重难点,正确掌握技术、技能。只有在教学中采用强而有力的思想教育措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启发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练习,才能使学生学得紧张而有序,练得生动而活泼,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安全而有实效。如果学生不明确学习目的,不认真听讲解,看示范纪律差,不听从指挥,那么体育教学就难以进行,更谈不上实效性。

    二、课前进行充分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的。狭义上的备课是指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我们所说的备课通常仅指狭义上的一部分,它包括三方面: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在这三要素中,课标和教材一经确定就相对稳定,所以备学生永远最关键。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的心理和时代精神,创设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以便更有效地地组织学生“唱戏”。如何让学生“唱好戏”?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知识基础怎样?设计什么样的教学任务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而且在备课中要备学生的“可能”。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总之,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三、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增强课堂时间观念。

    习惯是养成的。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特别是我们体育课的教学常规,大部分由集合、报告人数、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慢跑热身或游戏热身、徒手操等组成。这些部分我们每次上体育课都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时间为5~10分钟。在这里最少可以节省2~3分钟,教师只要以身作则,不迟到,及时整队,避免不必要的提问时间,带领学生上好头几节课,学生就会习惯这种方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由于很多时候体育课都需要一个课后总结、回收器材的时间,教师可以课前让体育班长安排每次的器材回收人员。从这些细节教育学生养成节省时间的良好习惯,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优化体育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教学重点是一节课重要实现的目标,体育教学难点是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对出现困难情况的预判。一般体育教学重点是从体育教学目标的角度进行确定,一节课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学难点则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个地方比较困难,据此准确找出教学难点。例如: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练习,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原因,快速准确地助跑踏板和快速充分地起跳的结合就是这项技术的难点。体育教学重点可以是一个面,而教学难点则是一个点。例如:如果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那么各部位协调有序地发力则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可以是一个技术点,也可以是某方面的能力,甚至是意志品质方面。例如:篮球运球的难点一般都集中在控制球的能力方面;耐久跑的难点则是学生克服极点坚持跑完全程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在深刻地分析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找出教学难点;体育教学的重点相对于难点来讲比较固定,而难点体现在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中,即使同一教材内容,难点也会因人而定。教学活动中,一旦难点被突破,学生就容易掌握重点,此时原来的难点就不复存在。

    五、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寓教于乐。

    体育游戏在发挥体lunwen.1kejian.COM育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在游戏中能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通过模仿各种社会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指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的能力),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学生们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体验合作的愉悦。

    总之,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实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作为新时期的育教师,应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尝试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开创体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仲春.有趣才能有为——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J].林教育:高教,2011(11).

球探大全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球探大全网渝ICP备202301542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