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改造完成!古美这里垃圾分类走向2.0版
未命名
2024年12月11日 12:52 3
凯俞
对家政、快递、保洁等特殊流动人员进行指导,一老一小共同参与志愿服务,设置24小时垃圾分类监测站……随着东苑古龙尚居成为古美路街道第一批以上海市垃圾分类2.0版精品示范居住区标准改造完成的小区,垃圾分类正逐步从“新时尚”成为“好习惯”。
多方联动,创新治理“勿忘举手之劳——垃圾分类要做好”,走进小区楼道里,这样的楼道公约十分明显,居民每次进出都能看到。不仅如此,垃圾分类的要求还写入了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中,其中明确了垃圾分类的标准与方法,还强调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意义。
古龙五村居民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协调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以及“业委会和物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搭建“五位一体”协商平台,发挥“四方联动”和“三驾马车”协同机制,成立了业委会和物业垃圾分类指导组,在原有工作措施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创新垃圾分类推广模式。
古龙五村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海林表示:指导组建成后,定期召开会议,既是交流想法,也是解决问题。小区里除了居民还有家政、快递、保洁等特殊流动人员,他们也会有扔垃圾的需要,如何对他们进行引导?楼道里的垃圾分类知识介绍经过讨论,小区决定实行门岗登记制度,并给予流动人员必要的垃圾分类指导。如果发现他们乱扔垃圾,将采取门岗拦截,并要求其送回垃圾厢房重新做好垃圾分类。对于多次违规者,社区会联合城管部门对其进行罚款处理。此外,指导组定期安排人员对垃圾厢房周边进行清理,确保环境的整洁美观。沟通群里,也时不时弹出垃圾分类不标准、出现小包垃圾、垃圾箱清理不及时等消息,工作人员看到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前去处理,从发现问题到解决往往只需要几分钟。一老一小,全民参与在小区里,时常能看到一群穿着绿马甲的孩子,他们一手拿着拾取夹,一手拿着垃圾袋,一会钻到草丛里,一会在马路上低头找着什么……古龙五村居委会联动社区周边学校,如平南小学、龙茗中学、实验西校等,开展“我为外婆丢垃圾”等社区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亲子互动、趣味讲座、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他们不仅是垃圾分类小小宣讲员、体验官,也是巡察员、治理官。“干垃圾放在这个桶里,湿垃圾要分开,放其他桶里……”在小区集中投放点前,一批志愿者居民正在进行“桶前宣传”,他们一边发放宣传册一边提醒街坊邻居们。居委会充分发动群众力量,组建了以退休老人和热心居民为主的“红袖章”巡逻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内巡逻,提醒居民正确分类垃圾。这一老一小两支队伍深入楼道、家庭,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小区环境的变化,志愿者们也深有感触:“经过长时间的宣传,大家都能按照标准分类,垃圾厢房不再是乱糟糟的,路上看到的小包垃圾也越来越少了。”为了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古龙五村设置了垃圾分类巡逻岗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给予表彰和奖励。这样一来,志愿者们更有劲头了,也愿意带动更多人加入进来。科技赋能,聚废为宝居民王阿姨一走近垃圾厢房,“垃圾不乱扔,提高垃圾纯净度”的声音就自动响起了。原来,垃圾厢房进行了整改和升级,设置了感应提示系统,智能感应投口自动开启,垃圾投放后迅速关闭。王阿姨体验过后感觉非常方便,“这个自动开关的功能挺好的,我们不会脏手,垃圾的异味也不会飘散出来。”而在小区24小时垃圾分类监测站里,几个电脑屏幕上实时播放着垃圾厢房的投放情况,物业工作人员也会不定时在小区里巡逻,检查是否有小包垃圾落地的现象,如果发现不规范投放的行为,就会将垃圾“退货”,再放进属于它们的归所。除了集中投放处和24小时垃圾厢房外,一个有偿回收、聚废为宝的“沪尚回收”智能交投机也让居民更加有动力参与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在离垃圾点较远的楼栋旁,一台绿色的“沪尚回收”智能交投机矗立在路边,箱体上清晰地写着可以回收纸类、金属、塑料、织物等物品,旁边还有一个竖条形的玻璃投放口。
同时,设备还配备了语音提示,年纪较大的居民用起来也很轻松。李阿伯第一次使用,有点摸不着头脑,在清晰的语音指导下,他顺利把家里多余的玻璃瓶放进了回收口,不一会,他就看到了自己的手机上显示:“环保金”变多了。通过这些努力,社区正引导居民走向低碳节约、绿色生活的道路,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绿色家园。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