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看好银行板块明年1季度后表现,重点推荐招商银行(03968)等低估值股份制银行(中信建投|城投债监管、标转非标与破刚兑进程——兼论信贷与债券两大市场间关系)
本文来自 微信号“研究”。
2021年行业的主基调是:化解存量,盈利转正。化解存量有助于行业整体估值修复,盈利转正将显著改善ROE提升估值。从而我们看好2021年银行股行情。但是从节奏上来判断,我们更加看好1季度以后板块表现。主要原因是:1季度行业净利润增速依然为负,ROE继续下降,达到历史低点;1季度后行业净利润逐季回升,行业ROE开始回升。
在各类型银行中,我们更加看好:估值低的股份制银行,因为存量风险处置成为银行估值修复的核心点,而股份制银行存量风险处置力度空前,其估值修复空间更大。
一、2021年银行业的确定性和行业趋势
(一)2021年银行业的确定性。21Q1后行业净利润增速转正;行业不良率持续回升;可以看到行业ROE的底部;银行业再融资规模大,资本消耗快且资本补充高效;特殊时期的政策将逐步退出;银行业并购重组案例继续增加。
(二)2021年银行业确定性带来的行业趋势。这些趋势包括:底部、向上、稳定性增强后行业面变革更多,比如: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进混业经营的试点、银行理财子权益资产配置占比回升、金融科技大发展。
二、2021年政策面研判
(一)宏观经济政策预测:预计LPR下行10bp左右。今年年底来看,经济增长速度环比在回落,部分企业出现信用问题导致信用债违约,实际经济修复速度可能并没有预想中快,同时为了继续降低社会平均融资成本率,预计明年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基调不变,LPR将有继续下行10bp左右的可能。
(二)非常规政策预测:随时间有序退出。预计随着2021年经济企稳回升,回归正轨后,实体经济和企业层面增长潜力恢复,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向实体让利的力度和规模都将出现下降,甚至逐步退出。
三、2021年银行业基本面研判
(一)信贷规模增量预测:同比增速11.0%左右,新增规模18.9万亿左右。
(二)社融增长预测:同比增10.5%,30万亿。
(三)息差因素:预计2021年企稳下行。预计一季度到最低点后将企稳,预计2021年NIM下行2-3个bp左右至2.08%。
(四)中收因素:预计2021年增速将超10%,大行增幅最快。我们认为明年银行整体中收业务增速将大幅回升,上半年增速将超过15%,下半年增速回落至10%左右。
(五)资产质量:不良率继续回升到2.04%左右。预计2021年不良率的上升压力依然较大,到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将回升到2.04%的左右,提高8个bp左右,上市银行不良率在1.57%左右,提高6个bp左右,。主要是卫生事件时候的纾困政策将不良风险延后,实际不良将在明年政策到期后呈现。
(六)净利润增速:同比增长6%左右。各类银行增速回升幅度排序为:股份行>农商行>城商行>大行。
四、银行业其他资产质量指标及结构性特征展望
(一)资产质量其他相关指标展望。(1)关注类贷款占比将继续下降,但降幅将小于今年;(2)核销转出率提升至过去5年正常水平,在0.80%-0.85%之间;(3)不良净生成率抬升,预计2021年上市银行不良净生成率将达1.17%左右,较20年前3季度提升7-13个bp;(4)拨备计提力度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稳步下降。预计上市银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同比增速将在10%-15%,相较2020年增速显著放缓。
(二)不良结构性特征展望。整体来看,我们预计明年公司贷款和零售贷款不良将继续上升,同时继续出现公司贷款不良率的上升幅度低于零售贷款上升幅度的情况,但上升幅度之间的差距将缩小。
对公司贷款来说,卫生事件后期,经济回暖,预计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不良率在4季度和明年1季度将有所好转。而2季度,小微贷款客户较多的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在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后,仍将承受较高的不良新生成压力。对零售贷款来说,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的不良将基本保持稳定,个人经营性贷款在政策退出后将迎来一波不良爆发。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将有所下降,但在网络小贷新规落地后预计不良生产将有所抬升。
(三)年末信用债违约事件,考虑到风险的传导性,我们认为对于明年银行不良率抬升有影响但影响有限。
五、国内银行混业经营将带来什么变化?
(1)业务机会:混业经营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参与资本市场的机会。
(2)收入结构:银行推进混业经营,加大对投行、资管业务的布局,将加速银行收入业务结构的转型。
(3)盈利能力:商业银行通过混业经营,能够增强盈利能力。
(4)风险状况:混业经营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的多样化,但同时也加大了银行面临的风险。
(5)监管环境:业务上放宽,风险上收紧。
(6)估值:我们认为混业经营能够提升银行估值水平。
六、2021年银行理财子权益资产配置展望
(一)权益占比提升。预计银行理财子产品中权益类产品和权益类资产投资的占比均将有所提升,但趋势将会是循序渐进式的增长。
(二)权益类资产投资以二级市场为主。预计未来权益类资产投资主要以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投资二级市场为主的模式,其中直投股票和投资基金均会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式。
(三)委外、自营、输出共存。银行理财子在业务模式上将经历由委外到自营,由自营到输出的发展路线。
七、2021年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展望
(一)差异化定位。大行投入大量资源建立基础设施系统,利用自身客户优势打造综合金融生态圈,并利用资金优势建立金科子公司和研发中心来建立金融科技领先优势。而小型银行将相对有限的金融科技资源投入到具有现时经济效益的板块,主要集中在增加存款留存、加大智能营销和推出线上产品领域。
(二)开放化平台。银行正逐渐从传统的金融产品服务转向全场景化服务的开放银行模式,以自建APP和开放API为手段,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三)网络化信贷。网络化信贷并非仅仅是发放互联网消费贷这么简单,而是挖掘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整体信贷业务进行网络化改造。
(四)数字化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大举进军下,银行业只有深化数字化转型,在新一代的产品体系和营销体系下,同时利用好自身的品牌优势、安全可靠性、合规性和体量优势,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业务模式和产品。
八、2020年银行板块涨跌幅回顾
(一)板块整体:累计下跌0.56%,落后21.23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来看,呈现1季度波动下行,2季度持续震荡,3季度冲高回落后震荡,4季度板块估值逐渐修复的整体行情趋势。
(二)跨行业比较:银行板块收益位于各行业底部。今年银行板块收益在29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3。
(三)个股比较:高利润增速和不良改善银行相对涨跌幅占优。上市银行中,杭州银行本年获得累积收益65.25%,涨幅大幅领先。此外,今年涨势较好的宁波、招商、成都、平安、无锡均为归母净利润增速相对靠前,不良改善或原本不良较低的银行。
(四)行业估值处于底部。目前行业算术平均PB为0.82x,估值在绝对底部。向下空间较小而在资产质量,尤其是非标和平台贷款等隐性不良逐渐修复的大背景下,破净现象将有所缓解,未来PB将修复至0.9x到1xPB。
九、投资建议
(一)2021银行板块的节奏:1季度底部、之后向上;
明年行业的主基调是:化解存量,盈利转正。化解存量有助于行业整体估值修复,盈利转正将显著改善ROE提升估值。从而我们看好2021年银行股行情。但是从节奏上来判断,我们更加看好1季度以后板块表现。
(二)银行板块选股思路。(1)存量风险的稳步出清,期待关注类占比继续下降;(2)ROE最低点2021年1季度,之后回升;(3)资产端收益优势和负债端成本优势、贷款占比高;(4)核心一级资本金压力相对较小。
(三)银行板块重点推荐个股。在各类型银行中,更加看好:估值低的股份制银行,因为风险处置力度加大,成为估值修复的核心点,而股份制银行存量风险处置力度空前。在以上所有的考虑因素中,关注类占比下降和NIM优势突出是最为关键性指标,其他指标作为补充。而且部分基于此,我们2021年重点推荐的是:
股份制:(03968)、平安银行、浦发银行;
城商行:宁波银行;
大行:(01658)、(01398)、(00939);
农商行:常熟银行、苏农银行。
(四)有可能表现超预期的冷门银行股:西安银行。
(1)卫生事件全球蔓延加剧,海外金融市场波动加剧;(2)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出口下降,拖累国内经济增速预期。(3)国内消费市场启动乏力影响复工复产效果。(编辑:mz)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文|曾羽 谢一飞
我们认为短期内放松城投债发行监管可能性不大。根本原因在于“一揽子化债”采取的城投债优先兑付策略,使得监管部门不得不限制城投债新增,并引导广义基金有序在弱资质区域撤退,以降低政府救助范围。因此在中央化解弱资质地区债务风险前,城投债监管放松难度较大,这一进程在或延续到2025年后。
不过短期看,信贷、非标对债券的快速替代或暂告段落。随着2024年后资金面边际宽松,短端利率快速下行强化债券价格优势。同时,央行提及“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与“着力加强贷款均衡投放”下,低价信贷投放趋缓将有利于债券增长。我们预计全年城投债存量增速有望实现正增长,达到1-2%,对应年度净融资额2000亿元附近。
2023年四季度后,城投债市场缩量明显,净融资转为负数,引发市场对未来城投债供给的担忧。
1、市场关注:2023Q4后城投债供给持续缩量
2023年四季度后,城投债市场持续缩量引发市场关注。数据上看,在2023年10月至今的半年时间中,城投债净融资额为-2037亿元,为2018年以来最大净偿还规模。
节奏上看,2023年四季度是城投债净偿还高峰,城投债净融资额为-1759亿元,这可能与期间发行巨额再融资债券用于置换隐性债务有关。不过进入到2024年后,城投债供应依旧没有上量,截至到4月15日,全年城投债净融资额为-277亿元,远低于历史同期水平。
分省份看,12个化债重点省份城投债缩量明显,2023年10月至今城投债净融资为-1271亿元。剩余19个非化债重点省份城投债供给也被限制,期间净融资额为-766亿元,且即便进入2024年后净融资也没有好转,基本位于零附近。
我们认为,当前城投债净融资持续收缩值得关注。宏观上看,债务的本质在于滚续,其由于利息的存在,债务本身便具有自然增长属性。目前存量城投债规模共计14.4万亿元,假设平均利息率为4%,对应每年债务净增长规模为5800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每年城投债净融资额低于5800亿元,对应月度净融资额低于480亿元,那么就会在债券领域产生内在流动性紧缩压力。
2、表内替代:信贷持续增长,短贷扩张突出
虽然近期城投债持续缩量,但是城投有息债务总体并未全面紧缩。我们观察到,期间银行体系不断扩张,对城投债供给缺位形成替代。
信贷方面,企业信贷规模在2022年后有了长足的增长,新增信贷年化规模从2020与2021年的12万亿元不断增长到2023年中的峰值水平19万亿元。即便在此后央行调控下有所下行,但目前仍在17万亿元的高位水平。
结构上看,企业信贷中的短期贷款(1年期以内)与债券市场关联性更大,均是短久期流动性资金,彼此间存在竞争性关系。数据上,新增企业短期贷款年化规模增长速度更快,从2021年的最低8000亿元,不断增长到目前3.9万亿元的历史峰值水平,且目前尚未呈现限制下滑趋势,是置换城投债的重要来源。
价格是银行信贷对债券形成替代的重要支撑,这在2024年之前尤其明显。2022年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带动央行连续降息,1年期与5年期LPR在2022年至2023年中分别下调35BP与45BP。如果再考虑到期间银行在贷款定价中选择LPR减点比例越来越高,实际信贷利率下行幅度将会更大。
数据上看,企业贷款利率已从2021年底的4.57%下行至2023年底的3.75%,降幅达82BP。相对而言,期间短端债券市场历史下行幅度有限,以一年期同业存单为例,其在央行监管背景下更多是在【2.25%-2.65%】箱体震荡,这使得债券的价格优势不在。
3、标转非标:时隔5年非标重回逆势扩张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非标领域在接触持续多年的压缩后,于2023年后再度转为扩张态势。如果说在2018难年至2022年城投债融资的快速放量源于资管新规背景下的“非标转标”,那么2023年后的情况则反转为“标转非标”。
数据上看,信托贷款在2023年2月结束持续5年的紧缩后,净融资再度转为正增长,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信托贷款合计净融资额高达3620亿元。且节奏上呈现加速态势,2023Q2至2024Q1四个季度净融资额分别为268亿元、411亿元、937亿元、1983亿元,屡创新高。这与期间不断缩量的城投债形成对比。
信托贷款扩张可能反应监管态度的转变。监管曾在2020年至2022年间大幅加强了对信托的限制,2020年6月原银保监会颁布《关于信托公司风险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期间融资类信托在在2020Q2达到峰值6.45万亿元后快速下行至2022Q3的3.08万亿元,基本腰斩。但这一进程在2023年后则有所放缓,相关监管政策出台减少,2023年后融资类信托约有所回暖,2023Q3余额缓慢回升到3.25万亿元,较谷值增长约2000亿元。
4、监管根源:债券优先兑付是供给受限的症结
上文主要论述了低价信贷供给及信托监管放松对城投债的挤压,但这仅是表面原因。城投债供给难以放量的深层次原因仍然在于债券监管限制。
监管对城投债采取了比信贷与非标更严格的监管政策,根源在于债券的优先兑付。根据当前“一揽子化债”框架,非标与信贷在必要时可能打折兑付以严肃财金纪律,而债券则将在政府统筹思路下尽量保证兑付。之所以选择这种差异化偿还安排,在于债券的主要持有者是广义基金,背后是大量低风险偏好的普通散户,这与信贷(法人银行)与非标(高净值合格投资者)的负债端有本质区别。
而这种制度安排使得债券享有隐性政府救助预期,背后则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因此,监管为避免“道德风险”下政府救助范围无限扩张,不得不选择控制规模,通过采取限制新增并引导弱资质地区净偿还债券的策略不断压降债券规模。
这本质上也有助于广义基金(背后是普通散户)在此期间有序调整资产配置,更多配置优质产业债或发达地区城投债,降低资产组合风险水平。比如我们观察到2023年10月重庆国资委发布《公开债券压降和发行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到“公开债券余额到2024年底压降10%”便旨在与此。
5、内在逻辑:打破刚兑与放松监管是一体两面
那么对城投债的严监管何时放松?我们觉得这取决于中央政府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进程。
只有在广义基金从弱资质区域大量撤退,以及中央采取系统性措施对弱资质地区存量的信贷与非标债务进行重组后,监管部门可能才会放松对整体城投债融资的限制。此时政府面临的“道德风险”更小。
时间上看,根据当前“一揽子化债”要求的债券保护期限,这一进程快速可能发生在2025年后(1年后),慢则发生在2026年后(2年后)。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未来城投债发行放松,我们认为也仅会针对优质区域城投,主要位于东部沿海省份以及内陆地区的核心城市,这些地区发展前景好,城投转型空间足,能够通过增长缓解债务问题。相对而言,大量缺乏发展前景的中西部中小型城市的城投公司则会退出金融市场,成为没有融资职能的城建类企业,选择让主流金融机构撤离这些区域也有助于降低“道德风险”,减少政府的救助责任。
6、未来展望:长期城投难放量,但短期或有缓解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短期内放松城投债发行监管可能性不大。根本原因在于“一揽子化债”采取的城投债优先兑付策略,使得监管部门不得不限制城投债新增,并引导广义基金有序在弱资质区域撤退,以降低政府救助范围。因此在中央政府系统性化解弱资质地区债务风险前,针对城投债的监管放松都难以期待,这一进程在当前化债框架下或延续到2025年后。
相对而言,信贷与非标由于并没有“刚兑预期”,因此受到了更少的监管,将不断对债券不断形成替代,城投债面临缩量压力,这也使得债券市场“资产荒”加剧。
不过短期来看,信贷与非标对债券的快速替代或暂告一段落。在2022年至2023年,我国资金面以稳为主,短端利率更多保持箱体震荡使得信用债融资成本并未明显下行。相对而言,期间LPR持续调降以及银行间竞争加剧下贷款利率快速下降,债券价格优势减弱,逐渐被信贷替代。但随着2024年后央行货币政策再度边际宽松,以存单为代表的短端利率快速下降,或再度强化债券的价格优势。此外,央行也提及“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与“着力加强贷款均衡投放”背景下,低价信贷投放或将放缓,这也将有利于债券市场增长。
展望2024年,伴随着城投转型的推进下部分城投公司退出名单,以及部分债券发行可包利息带来的自然增长,我们预计全年城投债市场存量增速有望达到1-2%的微弱增长,对应年度净融资额为2000亿元附近。
超预期违约事件:违约事件无法预测,超预期的违约事件会对市场风险偏好造成冲击,可能会造成恐慌抛售与踩踏,使得估值上行,价格下跌。
政策不确定性:城投、地产以及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隐债化解框架下城投一级发行仍严格,地产债券融资尚未完全修复,相应的对应政策大开大合概率较小,但若经济修复缓慢、货币传导淤堵、财政刺激对经济带动效果不明显,政策篮子仍有较多工具可以使用。
理财净值化对市场扰动加大:理财产品原来因为核算优势,可以抵御市场波动,随着理财净值化改造完毕,原来的“债市定海神针”变为“波动放大器”,2022年11月-12月的理财赎回潮即是由利率上行幅度过大而触发,导致信用债、金融债遭到抛售,进一步加大价格跌幅。
曾羽:中信建投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研究发展部总监。四川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金融硕导。曾从事房地产监管及市场分析工作,现深耕固定收益研究领域,对地方政府债务及房地产债务有长期深入研究。多年新财富、水晶球等评比最佳上榜分析师,其中2016年新财富固定收益第一名。
谢一飞:中信建投固定收益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主要研究流动性、地方政府债务、城投债等。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信用债:城投债监管、标转非标与破刚兑进程——兼论信贷与债券两大市场间关系》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4月22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曾羽 SAC编号:S1440512070011
谢一飞 SAC编号:S1440523070009
- 中信建设和中信建投的区别?
- 中信银行卡从建行提款有没有手续费?
- 各大银行网点数量排行?
- 各大银行代码?
中信建投是证券公司,中信建设是中信和建设银行。
中信建设是中国中信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在ENR250家全球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排名中连续多年跻身前列。多年来,公司坚持“以投融资和为业主提供前期服务为先导取得工程总承包,以工程总承包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经营战略,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承揽国际重大工程实力的综合服务商。
而中信建投则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大型综合证券公司,公司注册地在北京。
中信银行卡不能从建行网点提款。也不会有什么手续费。
中信银行卡可以在建行的ATM自助机具上办理提款业务,属于跨行提款,目前,使用中信银行卡任意银行的取款机办理取款业务都是没有手续费的免费,跨行转账也是没有手续费的,都是免费的,以当地银行为准。
目前,我国各个银行的排名网点多少?
第一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拥有营业网点四万左右
第二名,中国农业银行23682
第三名,中国工商银行17035
第四名,建设银行14985
第五名,中国银行11556
第六名,交通银行3285
第七名,兴业银行2003
第八名,招商银行1906
第九名,浦发银行1800
中央银行(1家)
中国人民银行swift code代码:PBOCCNBJ
政策性银行(2家)
中国进出口银行swift code代码:EIBCCNBJ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swift code代码:ADBNCNBJ
全国性商业银行(19家)
中国工商银行swift code代码:ICBKCNBJ(工商银行国际借记卡swift code代码:ICBKCNBJICC)
中国农业银行swift code代码:ABOCCNBJ
中国银行swift code代码:BKCHCNBJ
中国建设银行swift code代码:PCBCCNBJ
中国工商银行102,中国农业银行103,中国银行104,中国建设银行105,交通银行301,中信银行302,中国光大银行303,华夏银行304,中国民生银行305,广发银行306,平安银行307,招商银行308,兴业银行309,浦发银行310,中国邮政储蓄银行403。
1、中国建设银行的代码:PCBCCNBJFJX;
2、中国农业银行的代码:ABOCCNBJ;
3、中国工商银行的代码:ICBKCNBJ;
4、中国招商银行的代码:CMBCCNBS;
5、中国交通银行的代码:COMMCNSH;
6、中国银行的代码:BKCHCNBJ。
以上就是主要的银行的代码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们有点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信5000额度值得养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