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 > 正文

从“工厂妹”到女富豪……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竞相来港IPO

  • 医疗
  • 2025-04-03 10:39:06
  • 9
  • 更新:2025-04-03 10:39:06

专题:女首富周群飞带队 果链龙头蓝思科技冲刺A+H

  来源:香港商报

  内地上市“果链”龙头企业——立讯精密(002475.SZ)及蓝思科技(300433.SZ)均计划来港第二上市。据媒体报称,两企合共集资最多达45亿美元(约351亿港元)。

  据悉,立讯精密与蓝思科技这两家苹果供应链企业大股东均为女企业家,均为白手兴家,均为最强励志“工厂妹”,均在深圳创业和上市,其后移居香港。两人还同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蓝思科技

  已递香港IPO申请

  此前,蓝思科技已递交香港上市申请。其初步招股文件指出,中信证券任独家保荐人。外电传该公司拟集资10亿至15亿美元(78亿至117亿港元)。

从“工厂妹”到女富豪……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竞相来港IPO

  蓝思科技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全球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综合解决方案行业中排名领先,亦是行业内首批承接人形机器人及AI眼镜/XR头显关键核心部件量产及整机组装的企业之一。

  蓝思科技去年纯利达36.24亿元人民币,按年增近两成,营业额698.97亿元人民币,升28.27%;毛利101.83亿元人民币,大升19.92%;而毛利率则减1个百分点,至14.6%。当年经调整利润为38.38亿元人民币,按年升23.97%,主因是智能手机与电脑类相关收入增长。

  苹果是蓝思科技的最大客户。至于其集资用途,资金将用于扩展产品及服务组合、全球业务布局、提升垂直整合智能智造能力等。

  立讯精密正推进来港上市

  至于立讯精密,亦计划年内来港上市。有外媒报称,公司正与投行商讨有关事宜,并将批出授权以推进上市。立讯精密目标集资额高达20亿至30亿美元(156亿至234亿港元)。不过,市场人士亦指,立讯精密来港上市规模尚未最终确定,将取决于市况。

从“工厂妹”到女富豪……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竞相来港IPO

  据立讯精密官网介绍,集团2004年成立,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为消费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以及汽车领域产品提供从核心零部件、模组到系统组装的一体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其亦为苹果代工厂。

  目前,立讯精密总市值已突破285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去年第三季赚36.79亿元人民币,按年升21.88%;首9个月纯利90.75亿元人民币,按年升23.06%。

从“工厂妹”到女富豪……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竞相来港IPO

  香港IPO市场持续畅旺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内地上市公司计划来港上市,如宁德时代已获准在港上市,融资至少达50亿美元。

  今年第一季,港股表现跑赢全球多个主要市场,伦敦证交所集团交易商情(LSEG Deals Intelligence)等最近发表了香港今年首季首次公开募股(IPO)报告。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全球IPO(包括二次上市)总集资额266亿美元,按年增长12.6%,是2022年以来首季最佳数额。其中,港股上季融资额达167亿美元,按年增逾13倍;股票资本市场发行数量也增长15.4%,主要得益于3月份有2宗大型上市后集资,分别为比亚迪股份(1211)涉及56亿美元,和小米(1810)55亿美元的股份配售。

  两位女富豪

  曾是励志“工厂妹”

  内地手机设备股立讯精密与蓝思科技近日先后传出来港上市,这两家苹果供应链企业大股东均为女企业家,均为白手兴家,均为最强励志“工厂妹”,均在深圳创业和上市,其后移居香港。两人还同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从“工厂妹”到女富豪……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竞相来港IPO

  王来春:偷师郭台铭

  王来春,立讯精密董事长,1967年出生,广东澄海人。1988年初中毕业后,进入富士康深圳厂担任生产流水线女工,后升为课长。1999年离开富士康,和哥哥王来胜收购香港立讯公司。2004年在深圳创建立讯精密,主要承接富士康部分订单。2010年,她将业务重心调整成自主生产连接器,并在深交所上市。其时,王来春身家达23亿元(人民币,下同),跻身中国富豪榜。

从“工厂妹”到女富豪……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竞相来港IPO

  在王来春强力技术并购下,立讯精密成功打入苹果供应链,拿下苹果Lightning数据线业务,代工第一代Watch组件;为iPhone8提供连接器、AirPods供应微型扬声器,攻克Apple Watch无线充电模组,成为AirPower无线充电Tx线圈的独家供应商。时至今日,立讯精密业务已经多元化,遍及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医疗等领域。

  2018至2024年,王来春连续多次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回首过去,她并不讳言成功秘诀主要来自学习郭台铭。当时,郭台铭亲自参与富士康的前线管理,让她有机会近旁偷师。她所学习的,包括富士康的军事化严格管理模式,以及郭董对技术科研人才礼贤下士、高薪挖角及充分授权。王来春曾说,郭董令她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周群飞:布局AI领域

  周群飞,蓝思科技董事长,1970年出生,湖南湘乡人。5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因意外双目失明,初二辍学——她形容自己的童年生活是“吃完上一顿饭,下一顿饭要怎么计划、要吃什么,也得去筹备”。改革开放初期,周群飞来到深圳,在深圳大学旁的一家手机玻璃厂“澳亚光学”工作,晚上就在深大夜校读书。其间,她考了会计证和驾照,后来称自己人生最大的遗憾是“没学好英语”。

从“工厂妹”到女富豪……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竞相来港IPO

  2003年,周群飞用技术和设备入股,与人合伙成立蓝思科技,主攻手机防护视窗玻璃。2009年,她在湖南浏阳建立工厂本部。2015年,蓝思科技于深圳上市,上市当天股价暴涨,市值迅速破千亿元。同年10月,她以500亿元财富登顶内地“女首富”,个人身家达466亿元,超过前女首富杨惠妍的440亿元。

  近年,蓝思科技业务亦趋多元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蓝思科技已与Tesla、宝马、奔驰、大众、比亚迪等众多海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蓝思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公司合作生产的灵犀X1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已成功批量交付;还与AI交互领域领军企业杭州灵伴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加速布局AI智能终端领域。

  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周群飞每年全国两会都会提交提案,高度关注香港“再工业化”及香港青年教育等问题;她亦曾提交关于融合大湾区资源发展香港职业教育的提案,提议香港利用自身资金优势,并依托大湾区资源优势,大力融合发展香港职业教育,重点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

  港股首季IPO

  集资额增近3倍

  2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回顾与前景展望》。报告指出,今年首季,本港有15只新股上市(IPO),集资额达182亿元(港元),较去年首季的12只与47亿元,数量上升25%,集资额大增287%——以集资额计,香港稳守全球第四。

  该行称,本港IPO管线项目众多,包括有一个超大型新股最快今季登场,今年香港IPO市场有能力进入全球前三。

  德勤:

  香港今年有力争前三

  德勤指,本港首季大部分集资额来自内地2家茶饮企业、1家黄金矿业公司、1家铝制造商和1家玩具制造商的IPO。内地公司希望可寻求国际资金,助力推进品牌及全球化战略。正是在内地中大型新股项目支持下,本港市场流动性、成交及估值得以持续改善。此外,港府与港股市场监管机构持续开展工作,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的重要且独特的地位。

  “得到市值与流动性提升的支持后,我们很高兴见证香港新股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的复苏,以及有海外公司来港上市。此表现也与我们去年对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所制定的预测一致,并有助香港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新股集资额排行中稳守第四位。”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南区(香港)主管合伙人吕志宏说。

  赴港上市集资

  极具吸引力

  目前,德勤中国维持本港IPO市场2025年预测,即大约80只新股上市,集资1300亿至1500亿元。这些新股将来自大型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中概股,以及来自中东及东盟国家的科技公司尤其是AI行业,及医疗/医药公司和其他企业。

从“工厂妹”到女富豪……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竞相来港IPO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称,港府一直致力于引进更多内地和海外的重点企业,积极吸引家族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在香港设立总部、开展营运业务并设立研发中心,将催生另一批有上市意向的公司,特别是来自科技及创新行业的企业。他又指,本港监管机构持续与不同司法权区,特别是东盟和中东地区的证券交易所合作,不断优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并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其中涵盖计划优化上市审批流程,以及降低双重主要上市和第二上市的门槛。该行深信,来自更多不同司法权区、不同行业的公司,将会越发觉得香港是极具吸引力的上市集资地点。

  A股市场方面,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全国上市业务主管合伙人纪文和预期,内地将继续推行去年出台的监管措施,为今年新股发行的方向和速度定调。同时,国家对科技及创新行业的支持和重视也为来自这些行业的企业到资本市场筹集更多资金、推动蓬勃发展带来良机。

  毕马威:A+H模式

  日益受青睐

  毕马威稍早前亦发布报告指,随着DeepSeek的普及,市场对内地科企的兴趣显著增强,对整体市场流动性和估值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组主管合伙人刘大昌表示,投资者信心提升以及近期AI热潮,正促使更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内地科技公司考虑透过特专通道来港上市。

  据毕马威统计显示,今年首季本港市场完成15宗新股上市,集资额超177亿元按年增近3倍,位列全球第四,并为2021年以来首季新高。

  当前,港交所(388)正就优化IPO定价流程及公开市场相关监管框架进行检讨,为公司在资本管理结构和增强流动性方面提供更大灵活性,特别是通过“A+H”上市模式的企业。毕马威注意到,现时港股IPO申请宗数已增至120家,较2024年底的86家显著增加。而“A+H”上市模式日益受青睐,首次提交IPO申请的企业中约四分一来自A股上市公司。“我们留意到一些规模较大的A股上市公司于近期提交了香港上市的申请。”刘大昌说,“通过聚焦高增长行业并吸引更多 ‘A+H’公司,香港IPO市场将迎来充满活力的一年。”

有话要说...